北京支持雄安建設三所“交鑰匙”學校將于9月開學
規劃建設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出的重大戰略舉措。
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作為北京“新兩翼”,都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載地。
設立雄安新區以來,北京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把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當成自己的事來辦,堅持雄安新區需要什么就主動支持什么,做到有求必應、積極配合、毫不含糊。
作為北京“新兩翼”之一,雄安新區六年來取得積極進展。如今,雄安這座承載著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未來之城”,正在積蓄力量、拔節生長,已經“雛形初現”。
北京將為“三校一院”項目提供辦學、辦醫支持
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中,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縮小三地差距、促進區域協同的重要方面。
據北京市發改委介紹,2017年8月,京冀兩省市政府簽署《關于共同推進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明確北京市以“交鑰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區新建幼兒園、小學、完全中學、綜合醫院各一所,建成后,分別由北海幼兒園、史家胡同小學、北京四中、宣武醫院提供辦學辦醫支持。
2019年9月20日,“三校一院”項目同時開工建設,建設地點均為雄安新區啟動區,項目建設標準均為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三星級。
2023年3月,京冀兩省市政府簽署《共同推進河北雄安新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2023-2025年)》,明確加快實施“三校一院”“交鑰匙”項目,保障三所學校開學、醫院盡快投入使用。
經過京雄兩地的共同努力,目前三個學校項目全部交付,計劃于今年9月開學;醫院項目將于今年9月底竣工。
今年7月7日,北京市第四中學、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胡同小學、北京市北海幼兒園與雄安新區管委會簽訂委托辦學協議,標志著北京支持河北雄安新區的三所“交鑰匙”學校從建設配套進入合作辦學的新階段。
辦學支持方面,目前,北海幼兒園、北京四中已經組建了精干的管理團隊和核心教師團隊,將從校園環境的布置到新教師招聘和培訓、教育教學計劃的設計等全程參與,為雄安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史家胡同小學將派駐優秀管理團隊,對學校進行大范圍教師輪訓,通過請雄安的教師到北京跟崗培訓、派業務骨干“上門服務”、“雙師課堂”等信息化手段,共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今年7月12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與雄安新區管委會簽署辦醫合作協議,通過向新建醫院輸出人才、技術及管理,開展人員培訓,形成標準化的醫療管理服務體系和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新建醫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未來將新建醫院打造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型醫院和現代醫學中心。
北京支持建設雄安新區三所學校今年9月開學
如何讓雄安新區的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的教育”?北京支持建設的三所學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7月11日,新京報記者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北京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已經竣工交付、即將開學的雄安北海幼兒園。
走進幼兒園大門,映入眼簾的便是粉刷成黃色和紅色的木框大門,走進幼兒園教室,木質小課桌、小椅子,木質床,各式各樣的兒童玩具已全部就位。
雄安北海幼兒園項目位于雄安新區啟動區,總建筑面積4655平方米,新建一所全日制9班幼兒園,每班不超25人,招生規模不超225人。這一項目于2021年12月竣工交付,將于今年9月開學。
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設計理念方面,這一項目室內、室外設計均從幼兒視角出發,以靈動多變的形式進行戶內設施布局,建筑內設有風雨觀察窗,在主樓內部除了設置標準的活動室外,還考慮了美術、圖書、科技探究、烘焙等專業教室,多元化培養幼兒興趣。
在安全防范管理方面,幼兒園按照“全園無盲區”的原則配置了視頻監控系統,各教室內的視頻監控系統除設置常規的映像采集功能外,還在監控系統中增加了拾音系統,可大幅提升幼兒園安全防范能力。
就在雄安北海幼兒園北側約500米,便坐落著另外一所北京援建學校——雄安史家胡同小學。這所小學總建筑面積22350平方米,新建一所24班小學,每個班不超過35人,招生規模不超840人。該項目在去年6月竣工交付,將于今年9月開學。
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整體布局方面,雄安史家胡同小學整體風格遵循雄安新區城市設計整體風貌,構思從中國傳統書院精神出發,采用經典的圍院布局方式,營造出極具向心力和歸屬感的園林式教學空間。
同時,學校還利用院落、露臺、空中廊橋多空間互動的方式,形成室外有廳、廳外有場、場內有院的多層次的駐足交流共享空間。
走進教學樓內,教室窗明幾凈,墻面被粉刷成藍色、淺粉色、乳白色,教室配備乳白色的課桌、藍色的椅子,與墻面顏色相應的儲物柜、置物柜,多功能黑板……教室內的設備一應俱全。
在教學功能設置方面,教學樓內設置的年級活動廳和特色教室,不受常規固定墻體的限制,采用可升降或者可移動的墻板來劃分空間的大小與功能,為學習空間提供多種可能性,也使得學習環境更加靈活多變,同時教學樓一層設置有創客、廚藝、陶藝、唱游等專業教室,為后期學校探索多元化教學模式創造了必要條件。
“三校”另外一所——北京四中雄安校區,緊鄰史家胡同小學。從空中俯瞰,整個學校呈現長方形,西側為教學樓、專業教室等建筑,南側為綜合辦公樓、食堂、室內體育場等場所。在學校五個教學單體之間,有120多米長的連廊貫通,師生可以在雨雪等天氣下,通過連廊抵達各個單體空間。
沿著連廊,進入校園餐廳,寬敞的桌椅是為學生們特別定制的,桌子很重,桌面經過了加固,保障學生安全的同時,給學生們提供一個舒適的就餐和學習的環境;來到室內體育場,原木色的視覺氛圍,屋頂采用了天窗,讓自然光透進來;南側的初中部教室,沉靜的格調,呈現出符合初中學生特點的設計。
在最初制定建校規劃時,北京四中就在滿足教學需求設計的同時,強調建筑多中心、多層級地推展教育空間,增加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按照規制,北京四中雄安校區是全日制36班完全中學,設置18個初中班,每班35人,18個高中班,每班40人,共計1350人。
“雄安校區的辦學理念和北京四中一脈相承。”北京四中雄安校區黨委書記于鵬斌表示,在北京四中雄安校區有許多設計巧思,給師生提供更多的交流空間,形成“開放式”教學模式。
雄安宣武醫院將主打神經科學和老年醫學特色
作為雄安新區首批公共服務與民生保障項目之一,不到五年時間,雄安宣武醫院拔地而起,醫院門診樓、住院樓等主要建筑,正在進行交付前的最后裝修工作。建成運營后,雄安宣武醫院將成為雄安新區第一家三級綜合醫院。
7月12日,新京報記者實地探訪雄安宣武醫院的當天,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與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簽訂委托辦醫合作協議,這也標志著北京支持建設雄安宣武醫院,進入籌備開診運行的新階段。
雄安宣武醫院位于雄安新區啟動區東北側,總建筑面積12.2萬平方米,包括1棟門診樓、2棟醫技樓和2棟住院樓。目前,施工建設基本結束,CT、核磁、DR等大型醫療設備正陸續進場安裝,醫療和辦公家具正在現場測量和工廠加工階段,醫療業務信息化正在部署,項目整體已進入全面調試、驗收和提升整改階段。
按照計劃,雄安宣武醫院將于8月完成竣工驗收,9月底前向雄安新區正式移交。
在設計之初,雄安宣武醫院的建筑外形吸收了白洋淀的地域特色,加入萬畝淀泊、葦濠交錯的原始生態元素,按照雄安新區窄路密網的城市風格,建筑物模擬了葦蒿的狀態,極具設計特色。進入醫院室內,可以看到形似神經元的天花板和燈飾,這是設計師結合宣武醫院的特色科室,在設計上模擬了神經元的元素,讓人進入室內就能感受到醫院的特色。
“在建筑結構上,醫院作為公共建筑,防震等級要求比一般建筑更高,雄安宣武醫院的抗震設防烈度達到8.5級,并且在梁柱上設置了大量的抗震阻尼器,即便是遇到地震災害,也能夠實現建筑物不倒。”北京市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鄒宏雷介紹,從醫院整體建筑上來看,條塊化造型設計明顯,西北側規劃綠谷和水系城市綠化風貌自然引入院區,同時將病房樓端部逆時針旋轉30度,建筑形態靈活生動,同時為住院病人創造良好的戶外景觀朝向。
運行后,醫院將以三級綜合醫院醫療體系為基本框架,延續宣武醫院國家醫學中心建設,以神經科學和老年醫學為特色,依托于神經系統疾病疑難重癥診治、心血管疾病診治、腫瘤診治、康復治療、國際化臨床試驗學科優勢,以患者為中心針對特定疾病的多學科合作診療模式,滿足不同患者的醫療服務需求。
“作為雄安新區第一家以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標準建設的高水平綜合醫院,雄安宣武醫院在籌備中堅持高標準定位,致力于建設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研究型醫院。”雄安宣武醫院院長李嘉表示,依托宣武醫院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國家老年疾病臨床研究中心,這兩個國家中心高水平的專家團隊,在雄安宣武醫院開院后,這兩個中心的專家將被派駐到雄安來,讓雄安宣武醫院與宣武醫院形成同質化的醫療服務水平。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與雄安新區管委會簽署辦醫合作協議后,兩地將通過向新建醫院輸出人才、技術及管理,開展人員培訓,形成標準化的醫療管理服務體系和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新建醫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
雄安宣武醫院依托神經科學和老年科學特色,開院后將為到雄安新區發展的疏解人員、雄安新區引進的人才以及本地居民等就醫群體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與此同時,醫院發揮領頭羊作用,將帶領雄安新區的三所縣級醫院,組建城市醫療共同體,提升雄安新區的醫療服務水平。
李嘉介紹,協議的簽訂標志著宣武醫院對雄安宣武醫院托管工作進入新的階段,下一步,宣武醫院將派出管理團隊、臨床團隊進入雄安宣武醫院,為開院做實質性推進工作。
雄安新區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除了“三校一院”,近年來,雄安新區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雄安高鐵站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四縱兩橫”高速鐵路網絡加快形成,與京津的聯系越來越便捷密切;雄安新區啟動區“三橫四縱”骨干路網具備通車條件,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項目進展順利;累計完成投資5600多億元,新建地下管廊136公里,智慧城市規劃先行,現代化城市框架逐步成型。
首批標志性疏解項目陸續在雄安新區落地;4所高校、2所醫院選址落位,中國星網總部項目主體結構封頂,中國中化、中國華能等央企總部加快建設;天津港服務雄安新區綠色通道集裝箱操作量超過1.3萬標準箱;白洋淀水質逐年好轉,從劣Ⅴ類提升至Ⅲ類,進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雄安新區,一座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正拔地而起。
7月7日,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在京舉行,三省市黨政主要領導共謀“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良策,共商“攜手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之舉。
當前,雄安新區工作重心已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并舉。下一步,要牢牢把握雄安新區的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務,結合雄安新區現階段的實際需要,緊緊圍繞疏解人員利益關切,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發揮京津科技資源優勢,支持符合雄安新區功能定位的創新資源布局發展,推動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掛牌運營,支持設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高質量推動雄安新區綜保區建設,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支持雄安新區不斷增強自身建設發展能力;加強人才交流合作,繼續選派高素質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到雄安新區工作,使雄安新區成為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加快京雄直連直通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天津港雄安綠色通道,做強天津港雄安新區服務中心。協同推動白洋淀生態環境建設;深化雄安新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兩翼”交流合作和聯動發展,支持雄安新區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
雄安這座“未來之城”,呼之欲出,未來可期。
數說雄安新區六年發展
●累計完成投資5600多億元
●新建地下管廊136公里
●17家市管國企在雄安投資項目100余個
●天津港服務雄安新區綠色通道集裝箱操作量超過1.3萬標準箱
●中央企業已在雄安新區設立各類機構150多家
●投資來源為北京的注冊企業超過3000家
●容東片區153公里數字道路已投入運營
●多渠道引進院士及其他高端領軍人才12名
●引進規劃建設重點領域人才100余名
●選錄“雙一流”高校人才3000余名
●新增各類創新創業人才2.5萬余名
●截至2022年底,雄安新區科創類企業數量同比增長21%
●企業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47.2%
雄安北海幼兒園
總建筑面積4655平方米
新建一所全日制9班幼兒園
每班不超25人
招生規模不超225人
雄安史家胡同小學
總建筑面積22350平方米
新建一所24班小學
每個班不超過35人
招生規模不超840人
北京四中雄安校區
全日制36班完全中學
設置18個初中班,每班35人
18個高中班,每班40人
共計1350人
雄安宣武醫院
總建筑面積12.2萬平方米
共規劃建設1200張床位
抗震設防烈度達到8.5級
新京報記者 徐美慧 耿子葉 周博華 實習生 康嘉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