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研究生教育時代來臨 培養質量仍有提升空間

      發布時間:2023-07-17 15:4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前不久,全國近700家研究生培養單位、用人單位、政府主管部門及行業企業,和100多位院士及高校書記校長,匯聚武漢,在此間召開的首屆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大會暨中國研究生教育長江論壇(以下簡稱“大會”)上,共同探討一個主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沁平重提困擾中國教育多年的“錢學森之問”。在他和眾多與會者看來,研究生教育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關鍵一環,已成為“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核心驅動要素。

        “研究生教育作為衡量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競爭力的關鍵標志,是辦好高等教育的點睛之筆。”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大會開幕式致辭時表示。

        已邁入研究生教育大國之列

        據介紹,自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以來,我國已累計培養了7000余萬名學士、1000余萬名碩士、110余萬名博士。

        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持續擴大,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增長,教育強國水平穩步提高。

        7月5日,教育部發布了《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該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研究生招生人數達到124.25萬,比上年增加了6.60萬。而在2013年,招生人數為61.14萬。近10年間,招生規模擴大了一倍之多。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通過兩組數據介紹了研究生教育如此高速擴張的背景: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連續10年保持增長,2022年已達30870億元;中國擁有碩士以上學位授予單位已增長至779家,其中,博士學位授予單位451家。

        我國自主培養的研究生已逐漸發展成為國家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洪大用透露,在2021年新增選的兩院院士中,有超九成在國內接受過研究生教育,超八成由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培養并授予最終學位。

        今年5月,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公布的測算結果顯示,我國目前的教育強國指數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進步最快的國家。

        “中國已邁入研究生教育大國之列,未來將堅定邁向研究生教育強國。”洪大用表示,我國現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

        他介紹,特別是在一流學科建設方面,我國取得的成績尤為亮眼。2023年,中國分別有215個、696個學科進入QS世界學科排名和US.News世界學科排名的前100名。6年前,這一數值分別為158個和145個。與此同時,“需要關注的是,在這兩項排名中,美國進入前100名的一流學科數量皆已超過千個,與之相比,中國仍有差距”。

        研究生培養質量仍有提升空間

        與本科教育不同,研究生教育旨在培育拔尖創新人才。

        趙沁平將高等教育比作一座金字塔,自下而上依次為本科、碩士和博士階段教育。博士階段的教育,對應著金字塔的尖端,需更加關注創新、突破能力以及特定方向相關知識。

        但在科技創新突破上,一直以來,我國獲得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國際重大獎項的科技工作者,寥寥無幾。

        與此同時,作為研究生的重要師資力量,我國擁有的全球頂尖學者在數量上與美國差距較為懸殊。

        與會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會長楊衛曾在今年1月發表的一篇論文總結道:“我們基礎學科繁榮發展,但是科研前沿引領不足;基礎研究成果豐碩,但支撐發展驅動不足;科研隊伍規模龐大,但是頂尖大師尚顯缺乏,等等”。

        除了缺乏頂尖學者和師資力量外,博士生教育現狀也不容樂觀。

        與會專家認為,博士生作為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補充一流科研人員的“預備隊”,在一些關鍵核心領域,數量不足。近幾十年來,我國STEM[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4門學科——記者注]專業畢業生的教育程度比其他任何國家都高,但在人工智能和半導體等許多領域仍然缺乏頂尖人才。

        楊衛院士表示,長期以來,我國博士生以學術學位為主,應用型專業學位博士占比低,不能滿足產業發展升級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3月23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曾提出,今后會逐步擴大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占比,為國家培養實踐型、應用型高端人才,培養能夠解決實際重大技術問題和技術攻關的高級工程師、高級技能人才等。

        洪大用介紹,我國正聚焦緊缺、特色、冷門,面向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重大需求和主攻方向,重點瞄準急需學科和“卡脖子”關鍵領域部署開展了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

        破除功利主義,推進高等教育評價體系改革

        在大會上,洪大用呼吁:“功利主義傾向亟待破解!”

        在他看來,學生的科研興趣不高,研究主要是因為受到外部驅動,缺乏自主探究的動機。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研究生在科技創新突破上的貢獻力還不足。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主任范海林在作主題報告時分析,中國正面臨著“發展中的挑戰”“打壓中的突破”“開放中的博弈”等一系列復雜局面,高等教育的使命任務已經發生變化。

        因此,高等教育評價體制機制要應時而變,不斷改革迭代;要順勢而為,以評估引領高等教育發展,讓高等教育擔負起“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的重任。

        “要探索推動新征程高等教育評價的改革創新,要重提升、重貢獻。”范海林提出,高等教育評價需轉到對大學貢獻度和影響力上面來,要用貢獻的尺子量高校,將以前的“排座次”變為跳起來“摘果子”,加強應用性評價,扭轉“重學術輕貢獻”的傾向。

        趙沁平院士表示,從社會土壤環境的角度來看,當前我國需要呼喚創新引領型科技文化。

        在他看來,創新型科技文化是創新型國家的靈魂因素。什么樣的土壤氣候決定生長什么樣的樹木,什么樣的樹木決定結出什么果實。我國自洋務運動近200年來,形成了跟蹤追趕型科技文化,這種科技文化在我們追趕世界科技強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近幾十年,使我國跨入科技大國行列,但是要成為科技強國,要產生科技大師,成為創新型國家,就需要逐步培育起創新型科技文化。

        在主題報告中,趙沁平院士從決策、目標、路線、激勵等多個維度細致分析了跟蹤追趕型和創新引領型兩種不同科技文化的不同特征。比如從決策的角度來看,跟蹤追趕型強調政府主導;而創新引領型則講究科學家、企業、政府的共同主導。從路線上來講,跟蹤追趕型強調少走或不走彎路;而創新則講究探索,寬容失敗。從激勵的角度來看,跟蹤追趕型只爭朝夕,而創新引領型則講究十年磨一劍。

        楊衛在大會報告中指出,避免“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要進一步培養科研精神和學術情懷,開展研究生學風教育,以導師責任制推動導學關系。

        楊衛在大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對即將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草案)》進行討論,并將于近日征求專家意見。質量評價已經被寫入其中。他介紹,制定該法是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層次人才,規范學位授予活動。

        面對新機遇與新挑戰,楊衛院士在大會開幕式上作出這一論斷:“我國研究生教育時代已經來臨。”

        戚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 色婷婷精品视频| 强行入侵粗暴h肉囚禁| 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 色偷偷91久久综合噜噜噜|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三男三女换着曰| 末成年女av片一区二区| 俺也去在线观看视频| 露暴的楠楠健身房单车| 国产麻豆videoxxxx实拍| 中文字幕乳授乳奶水电影小说|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全彩里番acg里番本子h| 国产亚洲sss在线播放|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操|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小草| 欧美乱人伦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电影| 青青操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a| 一本色道久久hezyo无码|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电影免费看| 精品香蕉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h片视频在线观看| 97在线视频免费公开观看| 成人白浆超碰人人人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7色在线观看| 我要看WWW免费看插插视频|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 久久国产热视频| 欧美人与物videos另| 伊人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老色鬼久久综合第一| 国产在线19禁免费观看| 日本a∨在线观看| 国产裸拍裸体视频在线观看| h肉3d动漫在线观看网站| 性猛交xxxxx按摩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