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帶一路”沿線,這些年輕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在“一帶一路”沿線,這些年輕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柬埔寨西港特區因他們而發達繁榮
來到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以下簡稱“西港特區”),90后小伙岳喜舵對這里的一切都充滿好奇。
西港特區與他想象的不一樣。一幢幢寫字樓、現代化工廠整齊地聳立,道路兩旁是高大的椰子樹。在雨季與旱季交替的時節里,岳喜舵在柬埔寨成功就業。
“工作并不好找。”經再三考慮,剛畢業沒多久的岳喜舵選擇加入當地一家輪胎企業。這樣選擇的理由很簡單,西港特區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重要工程之一。在這里,他感覺非常安心。
2013年,中國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
長期以來,江蘇省無錫市與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深耕西港特區建設,致力于為世界各地企業搭建跨國投資平臺。其中,紅豆集團、無錫華泰投資置業有限公司、柬埔寨國際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等參與其中,展現出合作共贏的“一帶一路”基因。
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給各國年輕人帶來了機遇。其中,西港特區提供近3萬個就業崗位,有1000多名中國人在此就業。
“一帶一路”給年輕人提供很多就業崗位
去年,云南00后姑娘田海云大學畢業。讓她沒想到的是,有語言特長,找工作竟然如此順利。在柬埔寨當翻譯,剛入職的田海云就能輕松實現“月入過萬”。
但她告訴記者,在高中畢業選專業的時候,她并不知該如何填報。
是姐姐“點亮”了她。田海云的姐姐本科學習的專業是緬甸語。姐姐說,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我國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東南亞國家有廣闊的就業前景與機遇。姐姐鼓勵田海云將個人理想與“一帶一路”聯系在一起。
田海云這才將專業錨定在柬埔寨語。
剛下飛機時,岳喜舵就感覺炎熱的氣流席卷而來。刺眼的陽光讓他難以適應。他望著機場遠處光禿禿的土地與四處低矮的樹叢,心里不禁對在柬埔寨的工作與生活“打了一個問號”。
在他的印象中,柬埔寨并不特別發達。他甚至覺得自己可能到了“不毛之地”。進入西港特區后,他對自己原先的偏見感到好笑。整潔干凈的車間、高清電子大屏等都吸引著他。
作為目前西港特區內投資最大的單體項目,該生產基地產能包括500萬條高性能轎車胎和90萬條卡客車輪胎,全面達產后預計新增銷售3.5億美元,耗用天然橡膠約3萬噸,并預計為當地創造1600個就業崗位,進一步推動當地經濟和汽車、橡膠零部件產業鏈發展。
在新車間里,岳喜舵驚喜地發現這里的車間自動化、信息化技術成熟。在上手設備時,他只需簡單操作,加工全過程就可以自動進行。
“好酷!”岳喜舵逐漸喜歡上了這里。
目前,得益于自動化設備,岳喜舵在柬埔寨的工作變得輕松。他也潛心研究相關技術,希望成為一名優秀的技術員。
其實,岳喜舵最初的偏見并不是“空穴來風”。10多年前,無錫市紅豆集團的工作人員肖建新也曾在西港特區工作過一段時間。他感覺,看到如今的現代工業園區成型,就像是看一場“變形記”。
“變化太大了,當時我們來這里的時候,甚至沒有清潔的飲用水。”肖建新說,那時的村莊都是鐵皮房子,一直延伸到海邊。無論是洗澡水還是飲用水,他們都要從很遠的地方運來。
幫沿線國家共同富裕,更促進民心相通
幾間黃色的平房被粗大的樹木環抱著,呈現出一派靜謐的氛圍。在墻面上柔美的高棉語文字下,一行深藍色的、方方正正的中國字引人注目:“看!我是最棒的!”這里就是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這所學校的前身是由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在西港特區設立的培訓中心。
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的執行校長李傳彬回憶起在柬埔寨建校辦學的經過,深感不易。原來,之前的柬埔寨人在交流時多使用柬埔寨語或者英語。
“一帶一路”倡議發出后,我國企業不斷進入柬埔寨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漢語的運用頻率在柬埔寨不斷上升。
為此,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敏銳地察覺中國企業出海后的人才培訓迫切需求,于2021年在西港特區開設培訓中心,為愿意學習的柬埔寨工人提供漢語培訓,為特區的中方員工提供專業和技術輔導。
4年前,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與西港特區聯合投資成立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持續吸引柬埔寨人進入學校進行本科學習。該學校也成為柬埔寨首個中文大學。
因為學校沒有宿舍,學生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吃住都在所供職的企業。
柬埔寨姑娘安娜就是優秀的學生代表。她利用晚上或周末的時間來這里學習專業知識。平日里,她是西港特區安拓化學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中文翻譯。
在學校,她的中文水平進步很快。此外,安娜還選修了多門與計算機有關的課程。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教授吳建軍今年5月來到柬埔寨。在這里,他為安娜等多名學生教授兩個多月的 Java編程課程。
“在課堂上,我會用中文和英文教課,希望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中文,并且掌握計算機知識。”在吳建軍看來,提早掌握電腦編程等本領可以讓這些柬埔寨學生在就業時具備更大的優勢。
4年來,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共招收學生112人。他們在入學的第一年平均只能拿到月薪200美元。
隨著中文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習其他多項課程,他們在入學第二年每個月就能拿400美元。如今,許多學生甚至能拿到月薪800美元。
安娜在這里也獲得提高。此前,她還報名參加“漢語橋”比賽,并獲得柬埔寨賽區前10名的好成績。
西港特區逐漸成為江蘇省與西哈努克省在經貿、教育、文化等領域務實交流與合作的紐帶。這根細細的帶子,讓兩地的民心相通相映。
其中,江蘇省政府為江蘇-西哈努克默德朗友好學校捐建了電教室、教學用房、籃球場及供水平臺等,江蘇省紅十字會、無錫市紅十字會為該校捐建了圖書室、操場、廁所等,進一步改善學校的教學環境。
為“一帶一路”做好高質量服務
今年5月,無錫市人民醫院的醫生劉潔、王妮剛剛到達西港特區衛生服務中心。她們是第六批援柬醫生,將開啟為期半年的醫療援助服務。
王妮對于西港特區的印象是親切。夜幕降臨,80后王妮發現西港特區甚至還有“廣場舞”。伴隨著音樂,她在酷熱褪去之后與在這里工作的柬埔寨人一起載歌載舞。如今,這成為王妮每天必須打卡的健身活動。
熟悉感也來源于工作中。她主要接觸的是在這里務工的中國年輕人。水土不服、拉肚子是常見病。劉潔、王妮會為他們推薦中成藥。“看著熟悉的中藥,心里是說不出的踏實。”王妮說。
據了解,江蘇省政府先后6次派出援外醫療隊為近8300名西哈努克省當地患者進行免費醫療巡診。無錫市人民政府、西哈努克省衛生局與西港特區公司在西港特區內共建的衛生服務中心,為區內員工及周邊村民提供了便捷的醫療服務。
在此之前,已經有無錫市人民醫院、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無錫市第四人民醫院、無錫市中醫醫院的五批援柬醫生在衛生服務中心開展醫療援助。
西港特區的發展也引來不少國內的商戶投資。甘肅蘭州小伙胡新龍就在西港特區開拉面店剛滿一年。在這里,他一碗拉面能賣4美元,“這里的中國企業多,同胞也多,因此并不需要擔心語言問題”。
此外,北京柬埔寨商會也在西港特區附近打造特色旅游度假項目——王子島旅游景區。該景區的負責人田思索表示,這里不僅有海島,還有世界第二大的紅樹林。他們在此投資,主要服務柬埔寨當地的游客與在西港特區工作的中國同胞。每逢節假日,這里的游客量都會達到數百人。
在田思索看來,西港特區及周邊地區的旅游業發達還得益于金邊至西港高速公路的開通。沒有通高速前,兩地原本有5個多小時車程。開通高速后,時間縮短至兩小時。這條高速是中國企業建設的柬埔寨第一條高速公路。
兩旁綠油油的農田蔓延向遠方,高速路上一輛輛汽車呼嘯而過。肖建新感嘆這十多年的變遷——正是一代代中柬兩國人員的努力,西港特區才“舊貌換新顏”。
卓之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