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支勁旅長三角聚勁科創大賽全國總決賽“巔峰對戰”
中新網上海7月2日電(記者 陳靜)記者2日獲悉,長三角聚勁科創大賽全國總決賽迎來巔峰之戰,9支科創賽道創業團隊“殺出重圍”走進復旦大學相輝堂。
長三角聚勁科創大賽評審委員會主席、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教授2日對記者表示,過去十年間,中國社會與經濟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特別在長三角地區,無論是科創人才的儲備,還是制造產業鏈的韌性,抑或是社會資本以及政策扶持力度,都做好了全方位的準備,為中國科創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優渥“土壤”。
據了解,長三角聚勁科創大賽不僅僅是一次比賽,更是以自立自強與創新突破精神為代表的中國科創力量的縮影:歷時半年,跨越江浙滬皖四大賽區,七場初賽、半決賽層層篩選,156個項目各顯神通;五大科創賽道,參賽成員博士學歷占比20%以上,50%以上項目擁有科技型中小企業或高新技術企業稱號,76%項目有Pre-A輪以上融資……
本次所有參賽項目均以“硬科技”為主導:參與初賽的科創企業中,平均每家擁有10項技術專利;進入決賽的企業中,平均每家擁有17項技術專利,均具有極高的科技含量,可體現長三角科創乃至中國科創的整體面貌和綜合水平。蛋白組學賦能腫瘤精準醫療、碳基復合材料、AI計算設計驅動新藥研發等9支隊伍進入決賽路演。來自科創領軍企業、專業投融資機構和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的12位評委組成“評委團”。
決賽路演環節采用了“產品競演”與“終極提問”雙線交織的賽制,最終的“巔峰對決”緊張而激烈:9支決賽團隊分別進行10分鐘項目演示,并在接下來的15分鐘內回答評委問題,評委們依據大賽規則,從科技領先性、內部團隊實力、外部發展潛力等維度對各項目進行綜合考量。
面對正處于行業風口的成果轉化型創業公司,相關資本管理總經理周道洪對記者表示,越是公司的業務飛速增長,越需要提前做好創業團隊的股權結構設計。相關資本運營企業總裁單俊葆主張,達到一定規模的科創企業,及時考慮好未來的資本退出路徑十分必要?!凹舛丝萍计髽I持續保持技術領先相當不易,企業在不斷延伸上下游產業鏈的同時,亦需時刻關注其他技術路徑發生顛覆性變革的可能。”一家高科技企業聯合創始人胡郁直言。
決賽中,“蛋白組學賦能腫瘤精準醫療”項目團隊勝出,斬獲88萬元現金的“聚勁大獎”。“AI計算設計驅動新藥研發”項目團隊和“三維編織高性能復合材料”項目團隊獲得銀獎,各捧回30萬元現金獎勵。本次大賽設立了科技先鋒獎、市場潛力獎、卓越團隊獎三個單項獎,每個單項獎的兩支獲獎隊伍將各獲10萬元獎金。本次大賽總獎池超過千萬元。陸雄文透露,獲勝參賽團隊除獲得總額308萬元的現金獎外,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還將為他們提供總計411萬元的專項獎學金,包括9個復旦科創企業家營全額獎學金等。
“聚勁大獎”獲得者、“蛋白組學賦能腫瘤精準醫療”項目團隊方面表示,跟以往參加過的科創賽事不同,長三角聚勁科創大賽的賽制設計相當完整,可以全方位展示項目的綜合實力;在主辦方精心設計的課程和反復打磨商業計劃書的過程中,該團隊也學會了精準傳遞公司信息給投資者的方法。
作為大賽評委代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錢世政教授表示,從生物醫藥到半導體產業,從流程智能平臺再到高性能復合材料,數字科技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他認為,工業4.0即智能制造方興未艾,未來中國制造業仍舊大有可為;科創不僅是科學家的事,商業模式的創新也確實能夠有效賦能科創。
長三角聚勁科創大賽的前身是復旦“聚勁杯”創業大賽,歷經20年發展,大賽全面升級,融合產學投三方勢能。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方面指出,“以賽育人、生態賦能、科技向善、管理興國”是本次賽事的四大特點。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