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多項原創研究助晚期肺癌患者走出絕境 國產藥大放光彩
中新網上海6月15日電 ( 陳靜 姚君 鄧天)在中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惡性腫瘤中“名列前茅”,如何延長患者生命,提升其生命質量是醫學專家們不斷探索的課題。
記者15日走訪上海市胸科醫院了解到,該院腫瘤科主任陸舜教授帶領團隊牽頭的多項晚期肺癌診療相關臨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推動三項國產創新藥及新適應證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他們的相關研究成果分別在國際知名期刊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和E Clinical Medicine發表。
國產藥信迪利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及化療的“四藥聯合”方案是陸舜團隊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該方案已獲批用于治療EGFR突變耐藥的相關肺癌患者治療。與標準化療方案相比,接受該方案治療患者總生存期可達到22個月。陸舜教授對記者說,這一研究成果證實,免疫聯合治療方案在此類肺癌患者中有巨大應用前景,或將改變現有臨床診治標準,滿足更多患者治療需求。
在亞洲,約一半的肺腺癌患者會發生EGFR突變。“對于此類患者,靶向治療是標準的一線治療方案之一。然而,一般經過8至20個月后,患者都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耐藥。”該研究主要參與者、腫瘤科主任醫師簡紅介紹,相關前瞻、隨機、雙盲、多中心Ⅲ期臨床研究為EGFR靶向耐藥后治療開辟了新的格局。據了解,此項研究在全中國52家中心進行,歷時三年。
據陸舜教授介紹,該研究中的免疫抑制劑和抗血管生成藥均為自主研發的“國字牌”創新藥,并已被納入醫保,將大大減輕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
陸舜教授牽頭的另一項國產靶向藥“貝福替尼”一線治療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貝福替尼”可明顯延長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本月,“貝福替尼”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治療相關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相關研究成果同樣發表在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上。據介紹,“貝福替尼”是一款國產新型三代EGFR靶向藥物,此前,在后線治療中,其展示了良好的抗腫瘤活性,給晚期患者帶來了更多生存獲益。
另據了解,陸舜教授帶領腫瘤科主任醫師虞永峰團隊開展的“谷美替尼”相關研究也獲得突破性進展,結果顯示,腦轉移患者可明顯獲益。這意味著,該藥給深陷絕境的病人帶來新的治療希望。據了解,“谷美替尼”已成功獲批上市。
在6月初舉行的2023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陸舜教授在肺癌專場會議上,公布了中國原創Neotorch研究的最新詳細數據,展示了肺癌免疫藥“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藥物的顯著療效。陸舜教授告訴記者,Neotorch研究是中國多中心研究者合作的成果。該研究證實,與單純化療相比,“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的治療方案,可顯著延長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提升病理緩解率,且沒有增加毒性、手術風險等,讓更多患者獲得根治性手術的機會。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陸舜教授團隊已有14項牽頭臨床研究成果獲批新藥以及新適應證上市,為更多中國肺癌患者贏得希望和未來。“這些研究成果彰顯了中國原創研究的實力。”陸舜教授對記者說,“中國專家的方案、中國創新藥,或不斷完善國際肺癌診療模式與理念,持續提升中國肺癌治療藥物的可及性,為患者點燃生的新希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