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破解“最毒乳腺癌”精準免疫治療難題 或實現無創液體活檢
中新網上海5月18日電(陳靜 鐘軒)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其中,三陰性乳腺癌因惡性程度最高、患者生存時間較短、缺乏有效治療靶點,素有“最毒乳腺癌”之稱。
記者18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團隊獲得研究新成果,為破解三陰性乳腺癌精準免疫治療難題提供了新的方向。
他們揭示了一種名為“CCL19+樹突狀細胞”的細胞亞群,在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過程中發揮影響療效的關鍵作用;并通過進一步研究證實,針對性制定的免疫治療無創檢測方案——CCL19水平檢測可指導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免疫治療更精準實施。據此,醫生只需要抽取1毫升血,經過半小時分析,就能出具相關報告。最新一期國際知名醫學期刊Med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近年來,多項臨床試驗證實,免疫療法成為三陰性乳腺癌頗具前景的治療手段,但仍有部分患者難以獲益。如何精準篩選治療有效的人群,進一步提高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療效,是亟待解決的臨床難題。
腫瘤微環境是腫瘤賴以生存的“土壤”,尋找其中的關鍵細胞亞群以提高精準治療效果是乳腺癌治療研究的重要方向。樹突狀細胞作為最重要的先天免疫細胞之一,在腫瘤微環境中發揮“偵察兵”的關鍵作用。哪一類樹突狀細胞亞群最重要,可以精準定向免疫治療,仍缺乏系統研究。
邵志敏教授告訴記者,該研究從利用臨床試驗來源的“一手”數據,完成多隊列、多人種的綜合分析。研究人員發現,CCL19+樹突狀細胞是一群功能成熟的細胞亞群,具有高效的免疫調節能力,在具有該種細胞的腫瘤中,免疫殺傷能力處于高度激活狀態。
他們發現CCL19+樹突狀細胞在抗腫瘤免疫中扮演著重要的“橋梁”角色,與免疫治療發揮協同作用。通過國內外多項臨床試驗的驗證,研究者發現,不僅腫瘤內的CCL19水平與免疫治療療效相關,血漿CCL19水平同樣可以預測免疫治療療效。這意味著,有望實現免疫治療患者的無創監測,做到療效動態預測,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提高患者預后。目前,相關研究已經申請發明專利。
江一舟教授表示,當前,腫瘤診斷及療效檢測主要依賴侵入性組織活檢,不僅對患者創傷大,而且耗時長、價格高昂。通過外周血等采集相關信息的無創液體活檢,可以實現簡便、無創、快速、低成本,克服了既往標志物預測效能不夠高、需要有創組織活檢兩大痛點,可在有效提升三陰性乳腺癌治療效果的同時,減輕患者的醫療經濟負擔。(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