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全球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 “三湘第一園區”長沙經開區如何突圍?
中新網長沙4月9日電 (唐小晴 黃姿)今年是長沙經開區成立三十周年。作為湖南省首家國家級經開區,三十而立的長沙經開區誓言“二次創業攀新高”。當前,湖南正在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作為湖南奮力推進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的主力軍、主陣地、主引擎,長沙經開區挺膺擔當拼經濟,以創新激活高質量發展。
畝均論英雄:有限土地資源產出最大效益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湖南錨定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目標,以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塑造發展新優勢。手握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域“王牌”的
“三湘第一園區”長沙經開區如何助力?
長沙經開區提出“改革再出發,畝均論英雄”。圍繞制造業產業升級需求,在土地要素資源缺乏背景下,聚焦園區土地存量運營和企業轉型升級,打造數據賦能轉型先導區,助力企業向“智能化”轉變。
2022年,長沙經開區先后30余次專題研究畝均效益改革試點相關工作,出臺《關于推進“兩區”畝均效益改革試點工作三年行動方案》《關于提高“兩區”畝均效益盤活低效產業用地的實施辦法》等文件,形成“1+1+N”政策文件體系,為開展畝均效益改革試點工作提供政策依據和實施路徑。
“隨著園區發展壯大,與大多數國家級開發區一樣,園區同樣面臨發展空間受限、土地要素趨緊等堵點難點。加上國內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疫情影響供應鏈和產業鏈等問題亟須解決。”長沙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說。
改革創新的勇氣讓園區生機勃勃,一批土地“含金量”高、發展效益好的工業企業開始涌現。
作為畝均效益的“優等生”,自索恩格中國區總部及研發中心落戶長沙經開區以來,索恩格每年創造近40億元的工業產值和2億元的稅收,每畝產值超4000萬元,每畝稅收超220萬元,單位面積產值和稅收穩居湖南省工業企業首位。
“目前,國內每三輛新車中至少有一輛裝配有長沙生產的索恩格電機。”索恩格汽車部件(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孫國忠表示,一直以來,長沙經開區為支持先進制造業發展出臺落實了系列措施,營商環境不斷提升,尤其是針對產業升級、智能制造和人才等的各項政策,都極大支持了企業發展。
“以畝均論英雄”在園區形成共識。去年以來,長沙經開區在不改變土地用途前提下助力企業轉型升級,統一規劃建設或提質改造,探索小微園區“二次開發”新模式,目前已累計30個項目提出小微園區建設意向,7個項目已進入核批準入程序。
中電智造園是長沙經開區首個小微園區建設項目,將打造成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產業、以數字經濟為支撐的高端產業綜合體。項目原地塊被之前的企業閑置數年,在小微園區建設浪潮下,僅用一年時間,就從破敗的廠區,建成了高質量的產業空間,即將承載6億元的年產值和3500萬以上的年稅收。
畝均效益改革是園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是“二次創業攀新高”的主舞臺、主陣地,是率先打造5000億級園區的重要增長點。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付旭明說,改革實踐要再深化,切實推動畝均效益改革走深走實。緊扣“評”字,推動畝均效益改革落地。評出標桿和動力,選樹一批“畝均效益領跑者”典型,用好“畝均英雄”榜單,堅持正向激勵、反向倒逼,讓“優等生”有快步向前的動力,讓“差等生”有如坐針氈的焦慮,使畝均效益綜合評價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揮棒”。
自貿創新:打造兩區疊加的“開放高地”
改革開放,始終是長沙經開區30年來的發展主題。
2000年,成立8年后,長沙經開區成為湖南首家國家級經開區;2020年,湖南自貿試驗區獲批,長沙經開區成為長沙片區核心區塊,自此邁入“兩區”疊加時代。
作為湖南自貿試驗區核心區塊,長沙經開區區塊聚焦“打造全球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的改革定位,堅持制度賦能、政策授權、服務國際化的總思路,緊扣“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職責使命,形成一大批創新案例。
在知識產權服務領域,長沙經開區探索知識產權“前置保護”新模式,依托知識產權服務中心,搭建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通過數字化平臺將企業構思、討論、研發、實驗到投產的過程中產生的電子文檔生成數字指紋并上鏈登記存證,僅需數秒鐘,就可對任何格式、大小的商業秘密電子文件進行存證,著力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但還未注冊成為知識產權的、有潛在價值的電子數據以及商業秘密難以被保護的難題。
目前,該平臺已經在長沙、益陽、岳陽、衡陽等9個市州復制推廣,注冊使用企業309家,存證數量達到140萬件,數字知識產權保護的影響力已初步顯現。
探索工程機械二手設備出口新模式,長沙經開區破解了長久以來的二手設備閑置難題,有助于防范行業下行周期出現的產能過剩、銷售困難等風險,推進國內工程機械產能輸出,推動工程機械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和工程機械企業“走出去”。
近年來,長沙經開區在全面落實省市政策基礎上,還先后出臺“百千萬人才工程27條”“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10條”等特色政策,對人力資源機構給予入駐獎勵、場地支持、貢獻獎勵、引才獎勵、外貿獎勵等全方位支持,每年兌現政策資金過億元,創新創業活力不斷激發。
今年以來,長沙經開區區塊發展不斷提速。1月至2月,長沙經開區區塊新增市場主體約260家,外貿進出口額預計實現8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完成3385萬美元。目前,長沙經開區區塊正全力推進制度創新,持續攻堅工程機械二手設備出口等重點課題。
數智轉型:進軍全球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
當前,越南、印度新興經濟體制造業崛起,以及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加速重構,中國制造業企業仍需作出系列變革方能擁抱未來。
在新一輪的產業競爭中,長沙經開區瞄準全球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目標進軍。如何發力?答案是數智轉型。
近年來,長沙經開區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重點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機制,通過建設湖南省“5G+工業互聯網”先導區和湖南省區塊鏈產業園,實現了制造向智造轉型升級。
長沙經開區的三一重工18號廠房,是工程機械行業首座達產穩產的“燈塔工廠”,9大工藝、32個典型場景均實現“聰明”作業。在這里,現場工人減少了60%,一臺中小型泵車只需2名工人組裝,大型泵車只需4人至5人。與傳統模式相比,產能提升1.5倍,人均產值提升150%。
依托自主研發的系統,三一重工印尼“燈塔工廠”與國內的三一全球生產管控中心進行實時數據互聯,可遠程協作生產,并將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智能制造標準復制到海外,提升當地的工業制造水平。
博世長沙在長沙經開區正式投產后,獲2021年度湖南省數字化十大優秀案例、湖南省“5G+制造業”典型應用場景、“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等榮譽。尤其是通過建設工業4.0生產線建設,博世長沙使生產效率提高了30%,7.5秒便可生產一個ABS電機,操作人員減少80%;36道工序、39個工位,只需2個人操作,質量損失減少30%。
長沙經開區還在全國率先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應用“揭榜掛帥”機制,給予揭榜單位最高800萬元支持。目前,園區已明確在數字孿生、人工智能、5G全連接工廠、工業元宇宙等新技術領域成為企業的“創新合伙人”,促進5G、AI、區塊鏈等新技術在園區快速落地應用。
截至目前,長沙經開區共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相關)示范企業(含平臺、工程、項目、競賽)國家級41個、省級224個、市級智能制造試點企業191家,其中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3家、省級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6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12家、省級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42家,數量均居湖南前列。
未來,長沙經開區將繼續聚力建設全球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發揮自貿試驗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區”疊加優勢,加快實現園區制造業數字化、高端化、綠色化、融合化轉型升級,著力打造高端高質高效的先進制造業體系和工業互聯網重要應用示范區。(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