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數據表明投資提速
開年以來,工業用電量穩中有升、制造業PMI創新高;挖掘機銷量、水泥發運率、磨機開工率指標提升,重點項目破土動工;旅游、餐飲、住房景氣度回升,整車貨運流量指數、公共物流園吞吐量指數亦均出現季節性回升。一系列數據和先行指標表明,經濟社會恢復常態化運行,經濟發展按下了“快進鍵”。
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中央及各地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新增專項債務限額比上年增加15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規模不斷擴容、公募REITs投資領域從傳統基建拓展至新基建……疊加資本市場積極創新,用足用好金融工具,企業信心增強,多項指標保持回暖勢頭。
重大項目加速起跑
春節復工以來,根據自身資源稟賦特征、經濟發展狀況,多地紛紛發出開工“動員令”,一批批重大項目正在加速起跑。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安徽、寧夏、河南、內蒙古、遼寧、甘肅、湖北、海南等省份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錨定兩位數,其中浙江、廣東、江西等多地年度投資額超萬億元。
“從重大項目領域上看,各地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領域將持續加大投資引導。”人民數據研究院院長陳麗表示,“但從各地‘一號工程’來看,基建投資仍將是2023年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在多地密集上馬的新一批重大項目中,作為穩定投資的‘壓艙石’,建筑工程等傳統基建項目將繼續挑大梁,中標項目數遠超其他領域。”
重點項目紛紛破土動工,將助推施工熱度快速回暖。這其中,與推進基建項目關系密切的水泥、鋼材等物料市場需求持續增長。鋼材市場方面,南京證券方面表示,隨著國內經濟進一步復蘇,鋼材需求將持續回暖,預計鋼價將溫和上漲。
水泥市場方面,卓創資訊水泥行業分析師王琦向記者表示,2月份水泥企業的磨機開工率及水泥發運率約為25%,進入3月份以后出現明顯提速,目前已經上升至52%,去年同期僅為39%。另據生意社數據,3月27日,P.O水泥現貨參考價為423元/噸,較2月初的年內低點已累計回升11.6%。
“從全國范圍來看,水泥市場供給已經出現緊張現象,很多地區的水泥庫存持續下降,已經處于中低位水平,基建領域對于水泥需求增量釋放明顯。”王琦表示,一些手中握有基建項目訂單的水泥企業,現在的出貨量已經接近旺季水平,最近一個月基建領域水泥需求整體同比增長甚至達到了30%。預計隨著今年上半年施工旺季臨近,水泥需求和價格都將迎來進一步上漲。
“今年以來,公司的水泥產品整體銷售情況持續樂觀。”海螺水泥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尤其進入3月份以后,受基建開工項目快速增多帶動,公司水泥銷售量出現明顯上升,隨著庫存的持續減少,目前公司的水泥磨機開工率已經恢復至正常水平的50%。
對此,塔牌集團方面也表示,近期公司熟料銷售價格已有所提升,毛利率相應提升,公司將根據市場情況和平衡生產需要等來銷售熟料。天山股份在近日發布的2022年年報中預計,2023年公司計劃水泥及熟料、商混銷量與市場保持同步,骨料銷量保持較大幅度增長。
工業生產持續向好
來自生產一線的企業率先感受到了暖意。“1月份和2月份公司的工程機械訂單情況同比明顯好轉,前兩個月營收同比增長約15%,凈利潤同比增長30%。”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公司目前的機械生產線已經趨近飽和,預計今年內銷和外銷的情況將明顯好于去年。
另有挖掘機產業鏈人士向記者透露,3月份工程機械核心零部件訂單開始上升,排產明顯復蘇,市場預期出現較強回升。同時,工程機械上游的機械裝備生產商恒立液壓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公司的訂單量已經飽和,各生產線處于滿產狀態。
從銷售數據走勢來看,工程機械產品也出現止跌趨勢。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2月份,26家挖掘機制造企業銷售各類挖掘機21450臺,同比下降12.4%,相較上月降幅明顯收窄25.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9958臺,同比增長34%。
國開證券預判,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不斷推進,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建設將拉動國內工程機械需求邊際改善。
從開工及投資兩大數據來看,均出現增長。央視財經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各類工程機械設備平均開工率為53.77%,環比增長13.16個百分點,同比增長13.18個百分點。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月份至2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9%,增速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高3.5個百分點。
“一方面,工程機械平均開工率明顯回升,可見受疫情影響積壓的需求逐步釋放,大量基建項目陸續展開;另一方面,從基礎投資總量數據變化中可以感知到整體投資熱度。”陳麗表示,開年以來,各地投資計劃浮出水面,促使工程項目投資按下“快進鍵”。
更重要的是,新開工項目正在持續增加。從投資先行指標來看,1月份至2月份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11.8%,投資到位資金(不含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2.5%,為投資持續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策創新優化投資
多項數據企穩回升的背后,是各地陸續出臺相關政策,積極推動投資落地提速,讓資金有的放矢。在這期間,降準釋放活水,疊加資本市場各類創新產品、衍生品層出不窮,金融服務正在加緊跟上,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動力。
作為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專項債支持的投向領域也在不斷擴大,新型基礎設施、新能源項目等納入支持范圍,為推動投資落地提供了重要參考方向。截至3月27日,年內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約1.14萬億元,約占全年限額(3.8萬億元)的30%。根據預算報告,今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將比上年增加1500億元。
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方面,在配套融資加快投放以及財政前置發力等政策支持下,信貸規模大幅增加。
值得關注的是,公募REITs作為投融資創新手段,具有盤活巨量基礎設施存量資產,實現“以存帶增、滾動發展”良性發展的能力,其投資項目已從傳統基建拓展至新基建。Choice數據顯示,截至3月27日,滬深交易所已上市29只公募REITs,總市值達到908.92億元,涵蓋公共交通、產業園、倉儲物流等多個基礎設施領域,3月20日新成立的兩只公募REITs,投資項目類型已拓展至新能源領域。
“‘新基建’是對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的擴展,針對如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新能源等新需求。”戴德梁行北京公司副總經理胡峰表示,傳統基建項目往往規模體量大、運營模式穩定,可作為公募REITs市場的大藍籌,發揮基本盤、壓艙石的作用。而新基建項目伴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趨勢,經營模式新穎,增長動能大,充分體現金融市場活力。
(經濟日報 王麗新 李 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