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國內創新藥市場上升空間大,預計今年醫藥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長
中新網廣州3月2日電 (記者 蔡敏婕)第八屆中國藥品交易年會2日在廣州舉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宗云崗在年會上說,近年來,中國藥品市場占世界藥品市場比重穩步提升,國產原研藥比重上升未來可期。
近年來,國家醫保局持續推進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通過以量換價、量價掛鉤的方式,進行了7批藥品集采,覆蓋294種藥品。
“集采后,優質藥品成為市場主流,市場集中持續優化,低端落后產品逐步出清。”宗云崗稱,原研藥的銷售占比保持上升后期下降,國產創新藥增長較快。隨著國內創新藥的扎堆上市,未來市場上升空間巨大。此外,由于受到產業復蘇反彈、政策比較穩定等利好因素,宗云崗預計今年醫藥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長。
上述年會由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廣東省交易控股集團指導,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主辦。
記者從會上獲悉,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預計2023年累計交易總金額將突破10000億元,交易規模居全國“第一梯隊”。
自2013年成立以來,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在招標采購、交易配送、公共服務等領域不斷創新探索,率先實施分類采購,實現“帶量采購、量價掛鉤”,提供“在線競價、在線交易、在線支付、在線融資、在線監管”服務。
2022年,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開展了4個項目(5批次)聯盟藥品集采,涉及化學藥、中成藥、常見病慢性病用藥和國家集采到期藥品等4個品類560個品種,中選藥品平均降幅35.33%,助力廣東省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藥品集采品種超500個的目標。在聯盟集采中,藥交中心開創性地采用聚類分析法將獨家品種合并競價,最終獨家中選產品平均降幅21.23%,最高降幅35.57%,達到了合理降價的目的,破解了獨家品種降價難題。
同時,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按照國家醫療保障局的要求,推進由國家醫療保障局統一部署建設的藥品和醫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統在廣東落地應用,廣東聯盟集采的490個藥品全部實現上線交易。截至2023年2月底,上線生產企業近700家,配送企業1000多家,醫療機構近800家,交易藥品3000多個,在線合同訂單近20000個,交易金額近70000萬元。(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