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鼓勵有條件的區增加成品糧儲備
本市提升糧食應急加工能力 推進糧食收購入庫、儲存、銷售出庫全鏈條實時在線監管
鼓勵有條件的區增加成品糧儲備
在2月28日召開的北京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會議上,市糧食局部署了2023年糧食和物資儲備重點工作。今年,市、區兩級政府常規儲備和臨時儲備要全部落實到位,鼓勵有條件的區增加成品糧儲備,提升應急加工能力,提高糧食應急保障水平。
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
在強化糧食市場調控方面,圍繞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加強風險預判和戰略預置,做好監測預警、形勢分析和儲備吞吐、預期引導等工作。強化糧源保障能力,繼續深化與黑龍江、河北等地糧食產銷合作關系,創新合作形式,提升合作水平。完善輪換管理機制,市、區儲備要協同運作,把握好儲備糧輪換購銷節奏和力度,有效調節市場供求和價格。各區要加大保供穩價的力度,加強重點時段貨源組織,積極督導轄區內糧油加工、貿易經營企業有序開展生產和貨源組織,及時投放適銷對路的糧油商品。
要結合北京市糧食主銷區特點和糧食流通發展實際,進一步細化優質糧食工程實施方案,制定分項指導意見。支持北京市各類涉糧企業、糧食產業化聯合體、科研院所、涉糧服務機構等開展糧食綠色倉儲等“六大提升行動”建設。同時,強化糧食質量安全管理。進一步完善北京市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完善糧油檢驗檢測能力保障體系。涉糧企業要加強糧食營養健康、質量安全、綠色倉儲等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創新,切實讓市民吃得營養、吃得放心。
健全糧食應急保障體系
市、區兩級政府常規儲備和臨時儲備要全部落實到位,鼓勵有條件的區增加成品糧儲備,提升應急加工能力。要健全重點保供企業聯系機制,保持糧食運輸渠道暢通,切實提高貨源組織能力、流通能力。結合新修訂的北京市糧食供給應急預案,建立健全各項配套制度,開展糧食應急預案的演練工作。各區要做好預案銜接,及時完善本區糧食供給應急預案。
據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柯永果介紹,今年將推進節糧減損科技創新,推廣應用多功能糧情監測技術,推進加工設備智能化改造,推廣適度加工技術,提高加工設備、生產線數字化管理水平。
同時,深入推進京津冀糧食合作對接,推動一批優質企業在北京市重點產業承載區及京津冀范圍內布局,健全產業轉移等合作機制,推動糧食產業創新發展、提質增效,形成高質量、跨區域、全產業鏈的京津冀糧食產業集群。持續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建設,力爭實現市級糧食倉儲企業和中央儲備企業在京單位全覆蓋。
據介紹,今年是北京市“戰略和應急物資儲備安全管理改革”落地的首年,要按照改革實施方案要求,明確目標任務、時間節點和具體舉措,依托儲備工作協調機制,加快健全與首都發展和安全要求相適應的儲備體系和制度機制,積極穩妥推進改革任務和措施落地落實。要繼續深入落實“糧食儲備安全管理改革”,加強風險防控,在完善制度、規則、流程等基礎上建立監督核查機制,建立健全糧食競價交易信用檔案。
市內成品糧庫存保持在20天消費量
柯永果介紹,北京市確保充裕合理的商業周轉庫存,市內成品糧庫存保持在20天左右消費量。
去年,北京糧食市場貨足價穩。市、區儲備糧油競價交易會達到36次,成交數量117.54萬噸,成交金額39.52億元,充分發揮政府儲備積極作用。北京居民糧食、食用油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2%和4.1%,漲幅低于全國均值1.6個和1.7個百分點,保供穩市富有成效。房山、通州、昌平等區不斷健全管理機制,完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確保糧食市場平穩運行。
同時,北京切實提高市內成品糧儲備庫存比例,確保充裕合理的商業周轉庫存,市內成品糧庫存保持在20天左右消費量。應對疫情變化,通過監測研判、加強備貨、預期引導等措施,有效化解了糧油短期銷量激增態勢。
據悉,今年將創新監管方式,全面構建信息化穿透式監管格局,推進糧食收購入庫、儲存、銷售出庫的全鏈條實時在線監管。
柯永果介紹,今年將以專項整治為契機,全面提升糧食和物資儲備治理效能。深入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市考核辦要推動修訂考核辦法,積極協調各單位落實各項任務,通過“問題倒逼”方式不斷修改完善考核體系、優化考核指標。各成員單位要在保供穩市、儲備糧管理、應急保障、市場監管等方面形成合力,以考核促落實,把保障糧食安全的責任、舉措、工作落實到位,確保糧食安全不出現任何閃失,從嚴落實“首考”。(北京青年報 文/本報記者 李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