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萬源搶抓農時 首次推廣使用機播馬鈴薯技術
中新網萬源2月9日電 (馬娟 張浪)9日,一場春雨過后,四川省萬源市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在萬源市石窩鎮金山寺村,農戶蒲富山駕駛著馬鈴薯播種機駛過田間,提前切塊的馬鈴薯從機器后方的作業斗中依次落下,準確掉進機器開墾出的溝槽中。旁邊的一塊土地上,由于受地形等因素限制,大型播種機難以施展,蒲富山便請來老鄉人工播種。在人工和機器的配合下,蒲富山預測,大概一個星期便能完成所有土地的馬鈴薯播種。
因海拔相對較高,萬源馬鈴薯一般選擇在入春以后才播種,但黃金期只有短短的十來天,當地積極搶抓農時,首次推廣使用機播馬鈴薯技術,派出多路農技專家蹲點指導,讓山地農業跑得更快,富硒馬鈴薯種得更好。
“給馬鈴薯切塊的時候可以斜面下刀,不容易破壞芽口。”“馬鈴薯種植應該疏株密植,一米之間種四行不一定有種兩行產量高。”……當天,達州、萬源兩地的農技專家專程趕到金山寺村,為當地農戶提供馬鈴薯種植技術指導。
“我們今年是第一年大規模種植馬鈴薯,在石窩鎮要種接近100畝。這塊地去年種的小麥和玉米,但收成不如預期。農業部門的專家現場考察后,發現這里的土壤疏松透氣、排水性能好,更適合馬鈴薯這種耐旱作物的生長。”蒲富山說,雖然今年是首次“嘗鮮”馬鈴薯,但有了農技專家的技術指導下,他對今年的收成很有信心。
同時,今年還是萬源山地馬鈴薯首次采取機播栽種。如何在土地多處山地的萬源更好地推廣農業機械化?萬源市不斷嘗試,通過撂荒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打造,將零散的土地平整化、規模化,以便中大型農機栽種收割。“機器每天可以播種20—30畝,對比下來能夠節省人工30個左右。”蒲富山說。
“對于山區來說馬鈴薯種植的機械化水平本身比較弱,特別是山地馬鈴薯,在機械選擇、技術掌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根本保障,今天這次嘗試,將有力推動馬鈴薯機械化在萬源開花結果。”達州市農科院副院長、研究員趙思毅表示。
高山富硒馬鈴薯是萬源的特色農業產業之一,每年種植面積達25萬畝,年產鮮薯40萬噸,產值5億元以上。今年,萬源市立足糧食安全戰略,將馬鈴薯與小麥、油菜、玉米等作物間作套種,分片打造了“馬鈴薯+”萬畝糧油產業園區。“接下來,我局將繼續積極做好春耕備耕工作,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春耕生產,為全年的糧食生產安全打下堅實的基礎。”萬源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胡凱昌表示。(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