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鄉愁、富農戶、響品牌 丹東草莓釋放大能量
走進丹東火車站,比五顏六色外衣更吸睛的,是一個個雪白的泡沫箱子。近年來,裝滿丹東草莓的泡沫箱幾乎成為每位離丹乘客手中的標配。
正是這些箱子里的小草莓,為游子解了鄉愁,也映紅了當地農戶的致富之路,更打響了“丹字號”特色農業品牌,讓丹東釋放生機活力大能量。
解游子鄉愁
提到丹東特產,就繞不過草莓。丹東火車站里的工作人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每逢春運返程高峰期,乘客們大多會提著裝滿家鄉草莓和特色海鮮的泡沫箱踏上返程復工之路。“自己拿的話,當天或次日到達目的地時就能吃了,嘎嘎甜。”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草莓一般能放兩三天,我給自己帶了一些,也打算分給合租的室友們嘗嘗。”去年剛畢業、現正在北京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王小雨(化名)在候車大廳對記者說:“丹東草莓越來越有名,我朋友讓我給她們當代購人,幫忙買些正宗的家鄉草莓。我直接讓賣家用順豐冷鏈寄到北京。這樣既省事,又能確保草莓新鮮。”
王小雨表示,她本科和研究生七年都在省外念書。每次離家,母親總會給她帶幾箱丹東草莓。每當在外吃到家鄉味道時,鄉愁仿佛也解了不少。
有一對候車的母女,手里也拎著草莓。“我們的草莓是朋友剛從自家大棚里摘的,特意挑沒熟那么透的,希望能放久一點。給孩子帶的,也讓她分給同學嘗嘗。”這位母親告訴記者。
火車站候車區的出租車司機余師傅稱,每年春節前后,都有不少前往火車站的乘客會帶些丹東特產回去。其中,有不少人帶著大黃蜆、梭子蟹等海鮮,但拎得最多的是草莓。
致富當地農戶
“比雞蛋還大的丹東草莓,今天開始接單發貨!”節后上班第一天,自家種植草莓的丹東東港農戶彭小元(化名)便在朋友圈里宣傳起來。
“從清早就開始忙了。這幾年隨著名聲越來越響,全國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不少年輕人都回來種草莓了。”彭小元表示,從搭建大棚所需要的鋼筋、塑料布等材料,到種植草莓所需要的肥料,再到栽苗、修剪、摘果等需要的人工,草莓帶動了很多產業。此外,直播帶貨、網店銷售也成了當地的新潮。
草莓的經濟效益給當地人帶來的直觀感受,是種植戶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同樣在東港種植草莓的農戶陳萍(化名)說:“前幾年大家騎的是摩托,現在都開上了汽車,不少人還在城里買房了。”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中旬,東港地區草莓占地面積達19.1萬畝,年產量達30萬噸,鮮果年產值達60億元。草莓已然成為帶動當地近10萬戶農民、近百家企業就業增收的強大引擎。
打造品牌特色
在丹東,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草莓產業化鏈條正逐步完善。丹東市圣野漿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廷東向記者介紹,該合作社已形成集種苗、技術研發、種植、管理、包裝、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生態小漿果產業鏈體系。
這些離不開當地政府和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馬廷東表示,政府對建設集中連片的草莓大棚有資金補貼,對建設產地保鮮庫、草莓智慧農業系統等也給予資金獎補。保險公司還推出特色保險,支持草莓相關企業、合作社、經紀人、電商發展。
東港農商銀行一位信貸經理唐明(化名)稱,該行針對草莓種植戶、收購戶、加工戶(均含企業)推出了草莓種植貸、收購貸、加工貸等特色貸款,為丹東的草莓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航運的東風,丹東草莓正飛向海內外的百姓家中。2022年,南京—丹東—南京貨運包機直航業務拉開序幕,實現了快遞行業發運省際草莓從丹東直飛全國的新突破,助推丹東草莓等特色產品進一步拓展市場。
有業內人士表示,憑借日益成熟的冷鏈配送體系,丹東草莓的銷售渠道已實現線上線下、國內國外相結合的多元路線。除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內銷市場,丹東草莓還銷往香港地區,出口新加坡、馬來西亞、俄羅斯、卡塔爾、阿聯酋等國家和地區。相關產業正煥發著強大的生機活力,未來,丹東草莓一定能帶來更大能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