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助力礦山智能化
中新網1月8日電 題:AI大模型助力礦山智能化
中新財經記者 劉育英
在近日舉行的第一屆全國煤炭行業礦山AI大模型大賽中,389支參賽隊伍以礦山智能化場景創新為核心,創新出數百個應用場景,其中一部分已經在實際生產中應用。
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任立新在決賽暨頒獎典禮上表示,2023年是煤礦智能化建設即將邁向第二階段目標的關鍵時期,希望以本次大賽為契機,進一步推進煤炭行業創新發展,不斷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
在礦山行業,場景千差萬別,除了挖礦本身,還有挖礦前的勘測規劃,挖礦后的運輸、通風、安全保障,以及過程中間的經營管理等。獲得特等獎的是來自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的IMP-Lab-1隊,他們基于華為礦山AI大模型,用機器視覺+機器人揀選的方式,以煤矸雜同步檢測技術取代人工,實現高效預拋廢,延長礦山設備壽命,減人提效。
獲得一等獎的是來自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海底小縱隊和來自西安科技大學小朝陽隊。前者基于華為礦山AI大模型,實現露天礦非結構化道路邊緣檢測和道路內小目標和多尺度目標檢測,提升了礦山生產的安全性;后者基于華為礦山AI大模型,為煤炭的分質利用提供了一套煤巖顯微組分智能識別系統,保障了煤炭的高效、清潔利用。
這次大賽由中國煤炭學會、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華為聯合舉辦,一共吸引了389支隊伍、1460人報名參加。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副司長邢懷濱表示,智能礦山是重要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可以使礦山運營生產更加便捷、安全、高效。
華為煤礦軍團市場與產業發展總裁劉維說,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將有一次重大的技術革命,那就是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AI技術在全球能源行業滲透率不到3%。華為礦山AI大模型是一種行業預訓練模型,相當于提供了一套自動化工具,用戶不再需要手工設計和制作螺絲,只需要放入原材料就能自動生產場景模型,這就大幅簡化了開發工作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