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覆蓋率近五成 分級診療讓北京朝陽群眾就醫更便利
家庭醫生覆蓋率近五成 上下轉診方便患者就醫康復 醫聯體提升基層診療水平
分級診療讓朝陽群眾就醫更便利
小病去家門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疑難重癥可由社區幫助轉診,通過綠色通道去綜合醫院就醫;病情穩定后還可以回家門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拿藥、輸液進行后續康復治療……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朝陽區了解到,該區統籌轄區醫療資源,構建了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到三級醫院的分級診療模式,充分滿足老百姓的就醫需求。
家庭醫生簽約覆蓋近半居民
為老年人建三級風險評估機制
1月2日上午10:30,朝陽區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區一層門診,來拿藥、輸液的居民絡繹不絕。進入一層大廳,緊挨著入口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中心”十分顯眼,里面設有血壓、體重、骨密度等測試儀器。“居民可以在這里建立健康檔案,進行血壓、血氧、中醫體質辨識等健康自測。”據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白勇濤介紹,2022年中心已簽約39579人,簽約覆蓋率45.52%,其中對轄區重點人群摸排建檔10403人。同時,中心還與轄區內兩家養老機構建立了“手拉手”關系,有針對性地開展防疫和醫療服務。
疫情對老年人沖擊較大,對于這部分人群,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專門的風險評估機制,“按照有沒有接種疫苗、有沒有不穩定的基礎病等,我們建立了紅、黃、綠三級風險評估。紅的是高風險,屬于我們的重點關注人群;黃的是中風險,屬于我們要關注的一個人群;綠的是低風險的一般人群。”白勇濤介紹,經過摸排,目前有915位老人被列入紅色高風險人群進行重點關注。“這915個人里面,獨居老人大概有67個,因為沒有親屬在身邊,所以他們是我們重點關注中的重點,我們派專人每天監測他們的健康狀況。”
2022年12月7日“新十條”發布當天下午,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便開設了發熱門診,接診11類癥狀患者。截至去年12月31日,已累計接診5066人次,病房收治相關癥狀住院患者55人。按照乙類乙管總體方案,中心做好了相應的藥品儲備,目前有新冠病毒感染的中、西藥5類25種,另有朝陽區中醫防治團隊推出的新冠肺炎系列中藥防治方4個,包括預防方、治療方和退燒方等,為轄區居民看病拿藥提供了極大便利。2022年,中心門診總量233167人次,收治住院患者555人次。
分級診療保障市民就醫需求
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
昨天上午,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層的輸液室里,居民隔位就座正在輸液。居民焦女士已經是連續第二天來這里輸液了,輸液的方子是中日友好醫院開好的,她只去中日排隊看了一次病,后面的治療一直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來這里輸液太方便了,不像去大醫院要等很久,這里環境好,人也少,而且離家近,走著就能來。”焦女士感染新冠后原本癥狀不重,沒想到轉陰后不久又發燒到了39℃,家人帶她去中日,醫生診斷后開了藥方,建議她可以回社區輸液,連續輸液兩天后,她感覺自己好了很多,“燒退了,頭也不暈了,身上感覺有勁兒多了!”
焦女士之所以能在中日看病后回社區康復治療,得益于朝陽區已經建立的上下轉診分級診療體系。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是“中日友好醫院”牽頭的朝陽區東部醫聯體成員單位。目前,從三級醫院轉回社區進行輸液治療,在朝陽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可實現。“我們按照區域醫療機構的規模大小、診療特點、設備配置、整體技術水平等進行多緯度評價,構建一級、二級、三級三個等級的分級診療合作模式。”朝陽區衛健委主任張瑞介紹。
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一級合作醫療機構作為一級診療單位,對就診的患者提供住院治療,對急重癥患者完成轉診;接受醫聯體內、分級診療二級合作醫療機構轉入的門診患者輸液服務,接收輕癥或康復期患者住院或康復期治療。北醫三院機場院區、航空總醫院、望京醫院等12家醫院作為二級診療單位將接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級合作醫療機構急重癥患者的住院治療。同時,可將本機構的輕癥患者/康復期患者/門診輸液等其他一般性治療的患者轉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級合作機構完成后續治療。
中日醫院、安貞醫院、朝陽醫院、垂楊柳醫院作為三級診療單位,提供醫聯體、分級診療體系中一級合作醫療機構急重癥患者的門、急診需求;接收由醫聯體、分級診療體系中一、二級合作醫療機構危、急重癥患者的住院需求;接受區級轉診平臺提請的會診任務及轉診危重癥患者的住院需求。
打通遠程會診、雙向轉診路徑
社區可享大醫院同質化服務
昨天上午11時30分,在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五層遠程會診中心,社區醫院的醫生正在與中日友好醫院的兩位醫生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層25床一位老年患者的病情進行遠程會診。“這位患者今天的情況是這樣的……您看后面的治療方案是否需要調整……”來自中日友好的兩位醫生聽了患者的詳細數據報告和臨床癥狀后,給出了建議:“從她現在的情況來看,吸氧濃度不能太高,否則可能會引發別的問題……”
“我們以醫聯體為抓手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建立了‘四片一體系、四互一平臺’的醫聯體工作構架。‘四互一平臺’即‘互聯互通互動互認和轉診會診平臺’。而‘四片一體系’則是將全區劃分為4個網格,成立了朝陽區中部、東部、北部和南部4個緊密型醫聯體,目前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已納入以中日友好醫院、朝陽醫院、安貞醫院和垂楊柳醫院為核心醫院的緊密型醫聯體中。”張瑞介紹。
朝陽區在各醫聯體內建立了重點專科對口扶持、綠色通道、遠程會診、指導培訓、責任主任負責、雙考核、雙評價等7個工作機制。根據醫聯體成員單位的優勢技術和重點學科以及實際需求,核心醫院與成員單位選擇部分科室形成“一對一”對口幫扶關系,并建立了患者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將疑難、危重癥患者轉至核心醫院,慢病和康復期患者轉至二級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延續治療和康復。
醫聯體建設打通了醫聯體內遠程會診、雙向轉診的路徑。以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例,2022年與中日友好醫院完成各類遠程會診3681人次,向上轉診74人次,下轉住院患者63人次。中日醫院醫生還會陪同下轉的重點患者一同到社區,與中心醫生當面交接工作,并定期查房,為患者提供和中日醫院同質化的醫療服務。
文/本報記者 趙婷婷
(北京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