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加強邊遠地區、欠發達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中新網12月29日電 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有關情況。會上,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張大為表示,綜合交通網絡是重要的物流基礎設施,在提高物流運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中發揮著基礎性保障作用。
張大為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基本形成“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空間格局,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郵政快遞網和世界級港口群,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加快完善、“一帶一路”交通互聯互通水平明顯提升,有力促進了現代物流發展。但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國綜合交通網絡還存在布局不夠均衡、結構不優的情況。
張大為明確,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總綱,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全面加強綜合交通網絡建設,為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一是建設高效率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深入實施《關于加快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的意見》,到2025年,推動基本消除普速鐵路瓶頸路段,“71118”國家高速公路網主線基本貫通,普通國道質量進一步提升,國家高等級航道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出疆入藏、西部陸海新通道等戰略骨干通道加快完善,進一步暢通強化經濟板塊聯系的主動脈。
二是加強邊遠地區、欠發達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注重提升西部地區鐵路覆蓋度、干線公路暢通性。增強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對外通道能力。高質量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啟動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和改造工作,建設便捷高效的工業品下鄉、農產品出村雙向渠道。
三是深入實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作。今年7月,交通運輸部和財政部共同啟動了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作,立足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提高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效率,聚焦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關鍵節點城市,“以點帶面、以硬促軟”推進互聯互通、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保障有力的綜合貨運樞紐體系建設。今年,確定了重慶、成都、廣州、鄭州、昆明等第一批支持的15個城市,安排車購稅資金支持綜合貨運樞紐及集疏運體系重點項目等建設,有力提高了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效率。2023年,將再支持一批樞紐城市建設。
四是推動智慧物流發展。深入實施《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在智慧物流樞紐、網絡貨運等方面推出一批重點標準。加快建設國家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構建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中心,提升交通物流信息動態監測和調度指揮功能。
談到推進國際物流發展問題,張大為表示,近年來,我國國際物流得到快速發展,目前,中歐班列通達歐洲約24個國家196個城市,國際道路運輸合作范圍拓展至19個國家,水路國際運輸航線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航空網絡覆蓋約60余個國家和地區,立體化、全方位、多層次的“一帶一路”交通互聯互通網絡加快建設,有力服務了國內國際雙循環。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強化部門協同、增強國際合作,重點開展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加強“兩沿十廊”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積極推進與周邊國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強化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多元化國際物流通道輻射能力。
二是進一步暢通國際運輸。加快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優化國際海運網絡,提高中韓陸海聯運效率、推動中歐陸海快線健康發展。拓展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等洲際航空網絡。穩步擴大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協定簽署實施范圍。推動航空公司構建國際貨運航線網絡,完善國際寄遞服務網絡布局。
三是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安全。深化國際物流供應鏈先行先試,加快培育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加強統籌調度,保障能源、糧食、礦產等重要物資運輸安全。
四是著力推進制度規則“軟聯通”。深入參與國際標準規則制定,推進雙邊、多邊交通運輸合作。提升國際物流供應鏈信息服務水平,做好與外貿企業的物流信息對接。(中新財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