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連發五個文件平穩有序實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
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電 據中國國家衛健委官網27日消息,為進一步指導各地各部門平穩有序實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疫情監測方案》等5個文件。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疫情監測方案》要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按照現行規定開展病例診斷報告,按照要求做好重癥、危重癥和死亡病例的報告與訂正。各地要利用屬地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信息系統和居民自行測定抗原信息收集渠道(平臺),每日收集和逐級報告人群核酸檢測和居民自行抗原檢測數及陽性數。動態分析人群感染和發病情況。
上述方案還提出,各地對部分陸路、航空和海港口岸城市入境人員、哨點醫院就診患者、重點場所和重點人群中核酸檢測陽性標本,以及重癥和死亡病例標本等開展新冠病毒全基因組測序工作,將序列按時報送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實時掌握病毒株變異趨勢,及時捕獲新變異株,分析變異對病毒特性、免疫逃逸能力等的影響。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檢測方案》規定,社區居民根據需要“愿檢盡檢”,不再開展全員核酸篩查。對不同群體分類采取抗原和核酸檢測策略,及時發現重癥高風險人群中的感染者。疫情流行期間,核酸檢測應以“單采單檢”為主。
該方案明確了檢測對象,分別是有癥狀的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收治的發熱、呼吸道感染等癥狀的就診患者及重癥高風險住院患者,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脆弱人群集中場所的工作人員、被照護人員和進入場所的外來人員,社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慢性基礎疾病患者、孕婦、3歲及以下嬰幼兒和傷殘人士等人群,重點機構、重點行業和重點場所的工作人員,以及有檢測需求的普通社區居民。
《重點人群、重點機構、重點場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防控指引》要求,疫情流行嚴重時,短期內可采取措施減少人群聚集,包括會議中心、體育場館、文化場館、市場商超、展銷場所取消或推遲非必要的大型活動,商場和超市、銀行、農貿(集貿)市場等營業場所停止促銷等人員聚集活動,商場、銀行等縮短營業時間,餐飲場所應限制同餐人數,或取消堂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個人防護指南》指出,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不參加聚集性活動。如需外出,應全程佩戴N95或KN95口罩。在疫情流行期間,不建議老年人、孕婦、兒童等免疫力較弱的人群進行長途旅行。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防控培訓方案》要求重點培訓疫苗接種、藥物儲備、醫療資源準備、分級分類診療等措施內容,各地各部門可根據地方、行業的實際情況突出培訓重點,要制定培訓計劃和培訓實施方案,確保相關培訓對象在2023年1月5日前全部完成一輪培訓,后續根據防控需要開展相關培訓。(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