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深圳上市公司“科技+金融”雙輪驅動特征顯著
中新網深圳12月27日電 (記者 蔡敏婕 鄭小紅)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27日在深圳發布《深圳上市公司發展報告(2022)》。該報告顯示,深圳上市公司“科技+金融”雙輪驅動特征顯著,與此同時,深圳上市公司2021年總資產、凈資產、營業收入均保持增長。
截至2021年底,深圳境內外上市企業總數達到484家,廣泛分布于海內外主要資本市場,2021年當年就有46家深圳企業以IPO方式實現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剔除2022年未發布年報的9家公司,通過對475家深圳上市公司年報進行分析,報告提出以下主要結論和觀點:
深圳上市公司“科技+金融”雙輪驅動特征顯著。截至2021年底,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14.82萬億元,同比下降9.25%。其中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行業上市公司市值總和最高,達到39712.41億元,占比26.80%;金融行業上市公司市值總和為31718.58億元,占比21.40%。
深圳上市公司2021年總資產、凈資產、營業收入均保持增長。截至2021年底,深圳上市公司的總資產合計38.65萬億元,同比增長3.01%;凈資產總規模7.23萬億元,同比增長5.79%。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總規模7.07萬億元,同比增長5.36%。
報告指出,2021年,深圳上市公司在世紀疫情及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依然重視研發投入和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深圳上市公司全年研發投入合計1931.22億元,同比增長23.67%,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高于2021年深圳全市研發投入(1682億元)。研發營收比(研發投入總額與營業收入總額之比)為2.73%,較上年(2.33%)有所提升,研發利潤比(研發投入總額與凈利潤之比)為25.72%,較上年(19.47%)大幅提升。
與北京和上海相比,報告認為,深圳上市公司在凈資產收益率、研發營收比方面領先京、滬;深圳民營企業市值合計領先于京滬等。但是,在新上市企業數量、IPO募資規模和市值,深圳顯著落后于京、滬;深圳企業境外市場IPO步伐放緩,深圳2021年境外IPO企業數量僅為5家,顯著低于京滬同期數據。
報告認為深圳上市公司整體上還存在IPO與京滬差距拉大、受地產調控影響較大、商貿流通上市公司未集群化發展、地方國資上市公司占比較小等問題;為提升深圳上市公司競爭力,報告提出“深化深港合作,促進兩地資本市場融合發展”“重視境外上市,提高深圳私募投資機構的國際化水平”等六條具體政策建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