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新增感染人數上升趨勢有所放緩
央視網消息:據“蘇州發布”公眾號消息,針對市民關心的當前蘇州市疫情態勢醫療救治以及藥品供應等相關情況,12月24日,市衛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市市場監管局、市大數據局、市工信局等部門以及相關專家進行了回應。
1.蘇州當前疫情態勢如何?
答:當前,我市疫情發展進入重要時期。本輪疫情感染人數正處于高位平臺期,新增人數上升趨勢有所放緩。發熱門診就診人數逐步穩定并開始走低,先期陽性人員開始陸續返崗,社會面保持穩定。目前,全市藥品供應穩定,已從緊平衡狀態進入能較好滿足市民用藥需求階段。
根據最新監測,蘇州本輪流行毒株為BA.5.2與BF.7,其中,BA.5.2約占53%,BF.7約占47%。由于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染性很強、傳播速度很快,請廣大市民繼續做好個人防護,堅持“防疫三件套”、“防護六還要”,當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2.目前,蘇州涉疫醫療救治情況如何?
答:為適應疫情防控新形勢和新冠病毒變異的新特點,全市持續優化新冠肺炎分級分類診療流程,按照“分類施治、分級診療、上下聯動、雙向轉診、急慢分治、有效救治”的原則,完善了醫聯體和醫聯體外部協作的三級大醫院之間的轉診機制。
截至目前,我市醫療機構共開設發熱門診11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開設發熱診室139個,發熱診療站1049個。12月17日以來,發熱門診、發熱診室和發熱診療站共計接診39.4萬余人,最高單日接診量11.03萬余人。社區發熱診療人數占比超六成。
近一周來,我市120呼入量連創新高,其中12月22日呼入數7233個,達到歷史峰值。目前,市急救中心已擴容120指揮調度座席,整合現有人員和應急梯隊,增加現有車組人員力量。各醫療機構也加強了急診力量配備,盡最大能力保障危急重癥患者的及時救治。
我市高度重視醫院可能面臨的急診和重癥救治壓力,著力統籌做好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救治輕癥患者能力建設,強化醫療物資保障,集中優勢力量大力支持三級醫院的救治能力提升,確保急診和重癥能夠快速收治。
3.除各大醫院門急診外,市民還有哪些就診途徑?
答:市民還可通過以下途徑就診:
1.可通過“蘇周到”APP查詢到19家醫療機構開設的互聯網醫院,及時獲得健康咨詢、就醫指導等服務。
2.除大醫院發熱門診外,我市在基層還開設發熱門診、發熱診室、發熱診療站等1210家,相關機構地址、開放時間和聯系電話均已在“蘇周到”APP公布,開放情況會根據實際動態更新。
3.我市針對兒童、孕產婦、血透患者、腫瘤患者、老人等特殊人群,已開通了24小時就醫及心理咨詢熱線,全市各縣區也已開通健康服務咨詢電話,方便廣大市民咨詢。
市民就醫咨詢24小時熱線:
12320
心理咨詢24小時熱線:
12320轉4或65791001
兒童就醫咨詢24小時熱線:
18912770292
孕產婦就醫24小時熱線:
18015405316
血透患者咨詢24小時熱線:
67780582
腫瘤患者咨詢24小時熱線:
15995799360
老人就醫咨詢24小時熱線:
18115843016
4.什么情況需要轉到醫院就診?
答:如出現以下情況,需前往醫院就診:
1.呼吸困難或氣促;
2.經藥物治療后體溫仍持續高于38.5℃,超過3天;
3.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且不能控制;
4.兒童出現昏迷、意識不清、持續驚厥發作超過5分鐘不能自行緩解,或者出現嚴重呼吸困難伴面色口唇青紫,或者出現反應差、面色蒼白、血壓低等;
5.孕婦出現頭痛、頭暈、心慌、憋氣等癥狀,或出現腹痛、陰道出血或流液、胎動異常等情況。
5.遇到病情加重的情況,在“120”急救車來之前該如何處理?除了“120”急救車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去醫院嗎?
答:“120”急救車來之前請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監測患者的意識、體溫和血氧飽和度,告知“120”急救車醫生以準備相應的治療設備;
2.對于呼吸困難且有家庭氧療設備的患者,可先予吸氧治療,監測患者血氧飽和度;
3.對于體溫高于38.5°C或心率超100次/分的患者,聯合物理降溫和退燒藥治療,退燒藥選擇單一藥物即可;同時避免焦慮和過度活動,保持相對安靜等待“120”急救車;
4.對于血壓升高的患者,保持相對平靜后進行復測,如仍較高可予降壓藥物治療;
5.對于意識障礙加重的患者,抬高患者床頭,并將頭偏向一側,避免患者發生嘔吐后窒息;
6.準備患者既往就醫資料,供“120”急救車醫生和急診醫生參考。
除“120”急救車外,市民如有應急就醫用車需求,可通過各網約車平臺或者撥打出租車服務熱線95128進行預約用車。
6.中醫藥在治療發熱方面有沒有比較好的方法?
答:中醫在退熱方面有內服、外治兩大方法。
1.內服方面:本輪疫情中的感染者多是外受寒邪,多表現為高熱怕冷、四肢發涼、頭脹欲裂、周身疼痛。可選用解表散寒的藥內服退熱,特別要注意腳的保暖。近期,市級中醫專家組發布了風寒、風熱引起的發熱用藥指南以及成人和兒童退熱協定方,均有良好的療效。同時怕冷厲害的,可內服蔥姜湯。
2.外治方面:可采取中醫一些適宜技術,如拿風池、捏擠大椎穴、捏脊等手法,均可起到明顯的發汗效果。同時還有刮痧、艾灸、經絡拍打法、中藥穴位貼敷等。
7.目前蘇州藥品供應保障情況如何?
答:當前,我市正集中力量籌措藥品貨源,全力保障市民用藥需求。一方面,積極動員本地藥品生產企業,加班加點提升產能,全力供應本地市場。目前,右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腸溶膠囊、雙氯芬酸鉀栓等日產量達73.4萬粒,預計到12月29日,對乙酰氨基酚片日產量可達134萬粒,基本可滿足市民退熱藥用藥需求。另一方面,全面動員市內60家醫藥批發企業和41家連鎖藥店加強退熱、止咳等藥品采購力度,盡全力保障蘇州市場供應。利用各種渠道資源,加強與全國各大藥品生產、批發企業對接,多方籌措緊缺藥品,包括各類嬰幼兒、孕產婦退熱藥品,努力做好特殊人群用藥保障。當前,退熱、止咳類藥品供應緊張的局面已經有所緩解,各類醫療機構藥品庫存已逐漸回升。
同時,我市通過鼓勵藥品拆零銷售等方式,緩解個別藥品供應緊張情況。目前全市有1053家零售藥店拆零銷售退熱藥品,以滿足更多用藥需求。大力推動“互助共享藥箱”,倡導居民鄰里互助、暖心接力,讓愛心在家門口傳遞,讓有限的藥品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針對體溫計供應短缺的情況,已向全市零售連鎖藥店共計投放50萬支水銀溫度計,盡力滿足市民購買需求。
8.針對老年人,蘇州市開展了哪些工作?
答:一是強化重癥監測預警。在65歲以上老年人摸排建檔的基礎上,建立危急重癥基層監測預警機制,組建由社區干部、志愿者、民警(輔警)、家庭醫生(鄉村醫生)等人員組成的服務團隊,確定專人負責聯系指導老年人家庭為其開展健康監測,重點監測體溫、呼吸、血氧飽和度、血壓、進食等內容,及時登記異常情況并第一時間按規定處置。
二是強化救治網絡建設。建立市、縣級市(區)、基層三級救治網絡,明確分區包干協作關系。各級醫院都建立了工作專班,由分管院長牽頭,相關科室參與。
三是強化重癥救治協同。各醫聯體牽頭醫院全面掌握轄區內(含養老機構)65歲以上老年人名單和監測預警信息,加強對基層的幫扶、培訓指導和技術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落實首診負責制,依托醫聯體專家團隊對轄區內重癥監測預警異常的老年人進行綜合研判,確保上下轉診暢通。
四是強化醫療資源儲備。加強危急重癥救治隊伍建設,開展心血管、重癥、腫瘤、血透等相關專科培訓,有針對性的做好設備、床位、人員、藥品等資源儲備。各農村醫共體牽頭醫院已制定春節期間65歲以上老年人救治應急預案。
五是強化養老機構管控和救治。各地為每個養老機構確定1家對口協作的醫療機構,納入醫聯體統一管理,對需轉診的住養老人建立綠色通道。
9.企業員工可以用抗原檢測結果向單位請假嗎?
答:根據目前疫情發展情況,建議非必要不做核酸,不去醫療機構開具發熱請假證明擠兌醫療資源,企業員工抗原檢測結果可作為向本單位請假的依據。
為了方便及時了解有關情況,近日,“蘇周到”APP已將“抗原自測”服務升級為“個人健康監測”服務,對于抗原上報為陽性的用戶,增加了體溫、血氧飽和度、當前癥狀上報等功能。同時,開發上線團隊服務管理功能,有需要的社區、企業可向各地防疫部門申領團隊碼,用戶掃碼加入團隊并通過認證后,每日上報的健康狀況會自動歸集到對應的社區或企業,快速形成“社區-居民”、“企業-員工”的微型服務團隊,有利于提升社區、企業的服務水平。用戶也可以通過“蘇周到”APP查看所在社區或團隊聯系人員的聯系方式,搭建內部求助的快速通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