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信號醫生大山深處顯身手
中新網哈爾濱12月15日電 題:“00后”信號醫生大山深處顯身手
作者 趙騫
15日拂曉時分,大興安嶺地區伊圖里河鎮的街道上冷得“冒白煙”,行人寥寥,僅有的幾個人也縮著頭插著手快步前行。然而,伊圖里河站的鐵道線上卻依舊繁忙,頭戴大棉帽,身著“電務藍”棉大衣的“00后”實習信號工李明釗正在和老師傅們緊張有序地更換著道岔轉轍機。
伊圖里河站的鐵路信號設備隸屬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海拉爾電務段管轄,承擔著牙林線、伊加線、朝烏線三線四個方向客貨列車作業任務。道岔轉轍機則是鐵路道岔轉換的關鍵信號設備,必須按周期更換保障列車行車安全。
由于伊圖里河鎮位于大興安嶺腹地北部,無霜期年平均僅70天。進入12月份以來,當地的最低氣溫接近零下40攝氏度,降雪量也較往年大,這給轉轍機的安裝調試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楊哥,腳下的雪太軟啦,咱們繞著走。”李明釗一邊提醒著,一邊和工友們齊心協力地將300多斤重的轉轍機搬向作業點。由于太過沉重,他們每走一步,雪地里就會留下一串深深的腳印。
“新轉轍機換上去后,先認真核對端子配線安裝得是否正確,螺絲是否緊固,千萬不能馬虎。”聽到工長楊釗在對講機里的叮囑,李明釗更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面對這些“小巧玲瓏”的接點、螺栓、配線,李明釗每次都會將棉手套摘下,徒手進行檢查。“戴著棉手套干活不方便,轉轍機結構復雜精密,稍有誤差就會對行車安全造成嚴重后果。”李明釗儼然一副老師傅的模樣說道。
冬季,轉轍機內部容易形成潮氣,導致機內零件上霜,影響道岔正常轉換。為保障冬季設備正常工作,李明釗在蓋上轉轍機機蓋前,還要加裝防潮墊、放置干燥劑、人工擦拭接點,已達到“驅潮密封”的效果。一旁負責驗收檢查的車間主任楊春雷打趣道:“明釗,你是不是落下了什么?”“保證密封盤根安裝正確!你不是在咱們駐點的‘青工夜校’給大家講過嘛,放心吧工長,忘不了。”見李明釗認真作業的樣子,楊春雷心里滿是贊許。
施工已進行180分鐘,對于常人來說漫長難熬,但對于這些“信號醫生”來說卻是稍縱即逝。“動作電壓正常,故障油壓符合標準值。”“3號道岔定反位表示正常,可以交付使用。”隨著對講機里陸續傳來試驗通過的聲音。這也預示著“信號醫生”們又順利完成一場大手術,疲憊盡顯無疑。
結束了一天的室外作業,他們背著工具箱、扛著各類材料,朝著列車安全運行的方向、朝著旅客平安出行的方向繼續前進。(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