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19新藏線上一組橋梁,以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官兵命名
英雄的名字,不朽的坐標
■于 昕
近日,有網友曬出G219新藏線上一組橋梁標志牌的圖片,讓無數人紅了眼眶。這些橋梁以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群體官兵及其家鄉名字命名——祥榕橋、屏南橋、思遠橋、延津橋、焯冉橋、漯河橋、紅軍橋、兩當橋……有網友留言:這是逝去的英雄化身為橋梁,繼續守衛著祖國邊疆。
用英雄的名字命名地標,是人們紀念和緬懷英雄的重要方式之一。據不完全考證,全國以共產黨人英名命名的縣(市)有30個。這不僅表達了全國人民對烈士的崇敬與懷念,也體現了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無比依賴和熱愛。
對英雄的認知,代表了一座城市對待歷史的態度。新中國成立后,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用英雄的名字為鄉鎮、學校、公園、道路命名,例如四川省中江縣的繼光鎮、湖南省望城縣的雷鋒鄉、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楊靖宇紅軍小學……在英雄的戰斗犧牲地、在英雄回不去的故鄉,城市和人民以這樣特殊的方式緬懷著他們的英雄。
留下英雄的名,更要捍衛英雄的魂。如今,英雄的名字早已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刻進城市的大街小巷,融入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在安徽合肥,延喬路通向繁華大道;在河北唐山,大釗路交會富強街;在湖南婁底,蔡和森大道連著復興街……用英雄名字命名的紅色地標不再只是紅色文化景觀的一種呈現方式,更成為紅色革命精神的重要存續形式,它賦予了一座城市獨特的英雄氣質。
每思祖國金湯固,便憶英雄鐵甲寒。回望黨的百年征程,為了保衛家國安全、實現民族復興,千千萬萬愛國將士前仆后繼、喋血疆場。英雄的名字和功勛,既是一個民族永恒不滅的記憶,更是激勵這個民族不斷奮進的動力。在革命英雄身上,不僅蘊藏著我們“從哪里來”的精神密碼,更立起我們“向何處去”的精神路標。而銘記英雄最好的方式,就是讀懂他們、捍衛他們、追隨他們、成為他們,賡續英雄的紅色血脈、走好英雄開辟的道路、守好英雄打下的江山。
銘記歷史的民族才有根,熱愛英雄的民族才有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統籌強國強軍偉大事業,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國家行動,推動“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風尚形成潮流:公祭先烈成為“國家紀念”;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樹立國家捍衛英烈尊嚴的鮮明導向;為軍屬、烈屬、退役軍人家庭懸掛“光榮之家”牌匾;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數千萬退役軍人有了溫暖的“娘家”……各地政府在不斷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推進紅色基因傳承,讓城市里時時處處、可聞可見的英雄路、英雄橋,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國防教育課堂。
英雄從未離去,犧牲亦是永生。如今,英雄的名字早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符號,它已經成為全體中華兒女約定俗成的價值認同。
放眼望去神州大地,一條條英雄路、一座座英雄橋星羅棋布,英雄的名字寫滿祖國的山川河流。英雄名字里蘊藏的精神礦藏正如同熾烈不息的薪火,燃燒在一座座城市的血脈中,燃燒在每個國民的胸膛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生生不息的偉力。(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