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河長守護三千余條河流 廣西工業城市成全國“水質冠軍
入秋,廣西柳州市的柳江河碧波蕩漾。 李嬌陽 攝
中新網柳州11月2日電 (李嬌陽)“每條河流都有河長,確保整個柳江流域的涉河問題都有人關注。”廣西柳州市水利局河長制工作科科長韓桂花2日介紹。
目前,柳州市轄區內共有3012條河流,整個柳江流域面積達58370平方千米,截至10月31日,該市四級河長共計1832名,累計巡河7.6萬人次。
近年來,柳州市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體系,將常態化巡河落到實處,守護“母親河”碧水長清。近日,中國生態環境部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柳州市的地表水水質在全國300余個地級及以上的城市中居于首位。
入秋,碧水藍天相互映襯,廣西柳州市的市民在柳江河的河岸上釣魚休閑。 李嬌陽 攝
柳州市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工業重鎮,水量充沛的柳江河穿城而過,站在河岸遠眺,青峰層疊、綠水蕩漾。此前,由于沒有統籌治理涉河問題的機制,隨意排放污水、圍墾河流等行為持續破壞河流及其周圍的生態環境。
“很多河流問題根源都在岸上,需要多部門共同參與解決。”柳州市河長辦專職副主任梁現平表示,河長體系的建立有利于統籌協調多部門共同參與解決涉河問題,且能帶動更多的人加入河流治理的行列。而今,柳州市利用“河長+檢察長”“河長+警長”“河小青”等協作機制,對涉河涉水案件從嚴、從快、從重處理,增強河道管護效果。
今年年初,河道“天眼”監控到某河段存在非法采砂現象。經過一段時間的布控,柳州市組織相關部門的人員,分成兩個工作組展開抓捕行動,并對涉案單位開出“罰單”,“河長+檢察長”“河長+警長”等協作機制在此類涉河案件中,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柳州市實行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依托河湖長制加強河湖面貌治理。該市禁止在柳江流域內進行經營性采砂,并清理整治堆渣填土,督導拆除養殖網箱,通過一系列舉措保護水資源、加快修復水生態。
作為“老牌”工業城市,柳州市的工業涵蓋30余個門類,工業污染源近三千家。通過有效治理,曾被稱作“酸雨之都”的柳州,已連續兩年在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中獲得第一名,成為不少城市在河流治理方面的“取經”對象。
梁現平表示,下一步,柳州市將完善激勵機制、增強基層河長的履職能力,加大在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整治、水生態修復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加強柳江流域上下游的跨行政區域聯動,讓柳江流域“綠水長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