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國工業企業效益延續恢復態勢 新變化透露何種新趨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2%,兩類行業利潤實現了今年的首次由降轉增。
前三季度我國工業企業效益延續恢復態勢
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2441.8億元,同比下降2.3%。
工業企業營收較快增長。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2%,延續較快增長態勢。9月份工業企業利潤降幅較上月收窄6.0個百分點,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5個行業利潤增速較上月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轉增,占比超六成。
裝備制造業利潤由降轉增,工業企業利潤行業結構不斷改善。1—9月份,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0.6%,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1—8月份回升0.8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利潤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31.5%,較年初提高約6.4個百分點。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明顯回升。1—9月份,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同比增長4.9%。
采礦業利潤保持較高增速。1—9月份,采礦業利潤同比增長76.0%。其中,煤炭采選業利潤增長88.8%;油氣開采業利潤增長1.12倍,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超六成行業利潤增速加快或降幅收窄
盡管前三季度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仍處于下降,但是單月的降幅在持續收窄;從行業看,超六成行業利潤增速比上月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轉增。
前三季度,工業企業利潤行業結構在不斷改善。特別是兩類行業實現今年首次的利潤由降轉增: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0.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同比增長4.9%。另外從企業類型看,中小企業利潤增長加快,增速加快0.6個百分點。
如何看待前三季度工業企業效益的恢復態勢?兩類行業利潤首次實現由降轉增意味著什么?又是怎么實現的?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表示,工業企業整體上呈現效益改善。他表示,前三季度工業生產呈回升態勢,裝備制造業利潤今年首次由降轉增將帶動制造業整體情況好轉。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的利潤恢復,一方面是由于能源價格漲幅回落,另一方面是因為工業整體用能需求呈恢復態勢,這一指標也具有一定前導效應,顯示工業會繼續恢復到景氣的區間。
前三季度中國船舶工業利潤實現增長
前三季度,工業特別是制造業加快恢復,體現出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活力。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一組前三季度船舶工業數據就是一個有力體現。
數據顯示,1至9月份,我國造船三大指標國際市場份額繼續領先,全行業收入和利潤實現雙增長。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數據顯示,1—9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5.9%、53.6%和48%,分別比上半年提高了0.7、2.8和0.2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中國船舶工業在國際市場份額繼續領先,尤其高端船型占比不斷提高。
1—9月份,汽車運輸船占到全球市場的83%,萬箱以上集裝箱船占到全球市場的51.7%,均位居世界第一。
新承接訂單中,綠色動力船舶占比接近一半,達到48.6%。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 李彥慶:1—9月份初步統計,全行業的利潤實現接近5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3.7%,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成績。
鞏固工業經濟恢復向好 如何發力?
總體看,工業企業效益恢復態勢向好,但也要看到,當前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仍在下降,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還存在一定困難。在當前日趨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下,工業企業效益、工業經濟要持續恢復向好,還要重點在哪些方面發力?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表示,要從兩方面著手使工業鞏固恢復向好態勢。一方面是在短期工作中,要加快落實已經出臺的穩經濟、穩工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解決工業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困難。另一方面是要面向長遠,進一步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制造業優勢。(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