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立7支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預備隊
中新網上海10月24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24日獲悉,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應急辦牽頭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及應急處置“預備隊”隊伍建設項目》已建立7支公共衛生應急處置預備隊,共計5000余人。
上海市衛健委方面介紹,該項目構建了一個指揮平臺,建設了一批培訓基地、形成了 培訓課程體系,制定了管理制度,形成了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預備隊建設機制,為城市公共衛生應急處置預備隊在頂層設計、體制機制、運營管理等方面探索新模式。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預備隊快速響應:疾病預防控制預備隊參與并完成了輸入性及本地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處置,有效處置了各類公共衛生苗子事件;醫療救治預備隊、核化救治預備隊分批次投入抗疫,共派出20余支醫療隊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線,支援上海各方艙、定點醫院、學校的醫療救治工作;應急護理預備隊組建隔離病房,救護新冠患者,到社區、學校開展核酸采樣。
據了解,疾病預防控制預備隊成為踐行城市公共衛生安全保障的“第一線防御力量”。該預備隊依托市區兩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整合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青年骨干和優秀公共衛生人才,初步建立起一支學科領域齊全、專業能力扎實的隊伍,涵蓋衛生應急管理、急慢性傳染病防控、免疫規劃、公共衛生危險因素處置等專業領域。
瑞金醫院公共衛生應急處置預備隊是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原有應急醫療隊、航空醫療救援隊基礎上,按三級梯隊建制,組建成的由700人構成的臨時性醫療機構醫療救治預備隊。為升級應急裝備,提升救援能力,該預備隊配置了含穿戴設備、通用背包及專科工具箱組成的應急醫療單兵裝備。這意味著,未來在極端災害環境、人力無法達到的場所,預備隊可攜帶有生命支持和自救物資的5G智慧搜救犬深入現場,實現最大限度救援前移,提高救治成功率。據介紹,為構建培訓體系,提高隊員技能,瑞金醫院聯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打造公共衛生應急處置“預備隊”培訓基地,建立專科培訓方案,配合沉浸式場景應用與AI人工智能,形成一套標準化培訓模板。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圍繞具備快速機動、野外獨立生存能力及防疫移動醫院內完成醫療救治任務為重點,上海市東方醫院鍛造了一支移動醫院醫療救治預備隊,不斷提升上海應對重大疫情和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能力。建設具有防疫功能的移動醫院是上海市東方醫院的創新之舉。它具有快速展開、無限擴展、快速撤離等優點,能形成可復制、易推廣的模式,成為疫情防控期間“作戰”利器,為上海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增添新力量,助力上海成為最安全城市。
上海很早就已布置行動,以培養建設一支能適應多種情況下的應急處置和重大活動保障專業化隊伍。2010年,根據世博會保障特點和保障任務,上海衛生監督機構創新保障模式,匯集優勢力量,成立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保障突擊隊伍,圓滿完成衛生管理保障任務。十年磨一劍,年輕的應急保障人員如今已成長為中堅力量,為建設一支人員相對固定、定期更新、崗位職責明確,具備平戰結合的應對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重大活動保障能力的預備隊打下扎實的基礎。
據上海市衛健委方面介紹,上海市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護理預備隊”是一支平戰結合、快速高效、靈活機動、分層分級的隊伍,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組建,規模達3000人。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不同類別、規模和階段等需求,預備隊采取模塊化組隊,既可整建制單獨執行任務,也可按照任務需求組合。“護理預備隊”分三批在12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附屬醫院組建各具特色的“護理預備隊”,專業涵蓋急救護理、重癥護理、內外科急癥護理、婦兒重癥護理、應急管理研究、應急心理等。項目組開發一套科學的培訓體系,并在12家附屬醫院建立相應的應急護理實訓基地,圍繞感染控制(防護技術)、人工氣道護理等核心技術,通過理論授課、模擬實訓、虛擬演練和臨床實踐,提升護理預備隊伍應急救援能力和實戰水平。(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