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安:鄉村微度假最怕“同質化”
2022年是國內旅游行業的轉型之年,隨著市場的變化出現了很多網紅新現象,在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會長魏小安看來,現在很多鄉村開始發力旅游產業,但不是所有鄉村都適合發展旅游。
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會長魏小安。圖/受訪者提供
新京報:數據顯示,近兩年周邊游火爆,你也提到鄉村微度假是國內旅游市場的新業態、新亮點,是否意味著鄉村游的春天到了?
魏小安:現在很多鄉村開始發力旅游產業,但不是所有鄉村都適合發展旅游。從鄉村振興的角度來說,適合鄉村微度假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第一,距離城市近,交通方便,這幾年火爆的也正是周邊游;第二,鄉村旅游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尤其是有可挖掘的歷史文化特色;第三,衛生條件好,村子要干凈;第四,城市基礎設施齊備,對年輕消費者來說,鄉村度假不能沒有洗手間,不能不洗熱水澡;第五,社區環境友好,不能任意“宰客”。符合這幾個條件,只要性價比好,鄉村旅游就可以搞起來——價格高低反而不重要,現在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越來越低,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
新京報:當下發展鄉村旅游的難點有哪些?
魏小安:第一個問題是同質化,如果這個村子和那個村子沒有區別,游客為什么要去?比如,袁家村是陜西省著名的鄉村旅游目的地,但是陜西只能有一個袁家村,模仿袁家村很難成功??傮w來說,鄉村旅游如果追求同質化,那就沒有吸引力。第二個問題是“公地”悲劇。鄉村度假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小環境很好,但公共環境和設施比較差,沒人管理。鄉村旅游要發展好,關鍵是村子里能否有一個強有力的村集體來解決這些公共問題。第三個問題是一味追求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鄉村微度假是要培育一種迥異于城市生活的新型生活方式,而不是簡單粗暴的“進農家院,上農家炕,吃農家飯”。
另外,現在很多鄉村旅游一味追求流量,這就讓鄉村微度假回到了傳統的“觀光景點”,體驗感并不好。我認為,比較成功的鄉村微度假案例是浙江的烏村,距離烏鎮三公里,休閑業態非常豐富,有三十個鄉村旅游娛樂,三十種鄉村小吃,而且限制游客數量,保持了鄉村生活的寧靜和生態。怎樣能讓游客留宿一至兩晚,且能保持新鮮感,不重復——這些都是鄉村微度假業態要研究的新課題。
新京報:京郊在發展微度假方面有哪些新變化和新問題?
魏小安:這兩年京郊微度假的最大變化就是民宿的興起。從最早的京郊農家樂、民俗戶到今天的民宿,隨著需求的發展,這個新業態也一步步提升起來,發展非常快,目前還出現了第三代精品民宿和第四代鄉村酒店。北京這幾年有一個特殊現象,就是海外消費回流,也帶來旅游休閑領域的新現象,一些高端項目原來沒有市場,這兩年反而火爆。北京目前鄉村度假存在的問題,就是品質仍然不能達到市場的需求——我認為,京郊項目不缺錢,不缺需求,缺的是意識和品質的引導。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曲筱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