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樹:“小醫院”見證醫療衛生事業“大成長”
從70張床位、不足50名醫護人員的小醫院,到臨床科室、學科隊伍、特色診療初具規模的綜合性醫院;從“看病難”到“一站式”人性化就醫服務……十年間,玉樹市人民醫院門診、急診量增長77.2%,出入院人數增長79.3%。
在院黨總支書記布尼瑪眼中,這組數據不僅代表著醫院的成長,更是玉樹市醫療衛生改革“突飛猛進”的見證。
“過去,玉樹州只有幾家醫院,醫生、設備緊缺,難度稍大的手術都做不了,重癥、疑難雜癥只能去省城醫院看。從玉樹到西寧800公里,大巴車要走幾天,耽誤了病情。”布尼瑪說。
然而,近十年來,隨著各類設備的更新和診療水平的進步,“像包蟲病、風濕性關節炎這類常見病,我們都能獨立完成手術,或可在線請外地專家遠程指導,制定及時合理的診療方案。”他說。
“同時,我們也跟鄉鎮、街道衛生機構結成‘醫共體’,數據資源共享、檢查結果互認。”布尼瑪介紹,“逐步構建分級診療模式,實現‘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為患者提供方便。”
對于高原農牧地區常見的慢性病、傳染病,布尼瑪覺得“防患于未然”更重要:“近些年,隨著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鄉鎮、街道衛生院持續開展疫苗接種和健康宣教工作,在循序漸進中提高民眾衛生健康預防意識。”
“另外,還有一些重病患者,比如尿毒癥,需要靠血液透析終身治療。”布尼瑪表示,從前,他們只能遠赴省城或外地,住宿、交通、陪護費用都是沉重的負擔,讓不少家庭因病返貧。
2019年,玉樹市人民醫院建起全州首個血液凈化中心。布尼瑪介紹:“去年透析次數達6000余人/次,目前有四五十名在我們這里接受常規治療,疫情期間也沒有停止,守住患者的生命線。”
“現在,國家醫療保險的覆蓋范圍更廣,異地就醫跨省報銷等舉措,減輕看病負擔,解患者后顧之憂。”布尼瑪說。“醫院的智慧醫療系統也即將上線,今后掛號、繳費、結果查詢都能在手機上實現,省時省力。”
近年來,在援玉專家們的技術扶持下,醫院逐步建立起特色專科,并預備在未來三年內建成孕產婦、兒科、卒中、胸痛等五大救治中心。“持續多年的幫扶,已經從具體診療深入到醫院內部運行機制改革,讓我們向精細管理過渡,著力提升醫院運營質量和效率,向著規范、科學、現代化方向加速前行。”布尼瑪表示。
今年8月,玉樹州第一次遭遇疫情。玉樹市人民醫院頂住壓力,第一時間統籌安排,同時承擔全州重癥病例收治、全市核酸檢測采樣、多家酒店隔離管控等任務,并派出醫護骨干,馳援囊謙縣抗疫。
期間,醫院共接診急診患者1062人,完成各類急診手術106臺,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未發生一起院感事件。
“院感流程布置、防控措施落實,都得益于平時反復的培訓、演練,做足準備,要緊關頭才能迅速反應、準確行動。”布尼瑪覺得,疫情是一次大考,積累在于平時,“我們答出了自己滿意的成績,以后更有底氣。”
與此同時,布尼瑪也明白,人才缺乏仍是醫院、以及整個青南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短板。
“近些年,我們與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北京密云區醫院等結為友好單位,每年都有專家組‘一對一’進行‘傳幫帶’,授課培訓、臨床查房、手術示教、遠程會診,本土醫生赴外省進修,大大提高了診療水平。”他說。
布尼瑪希望,以后這種交流更頻繁,通過“請進來”“走出去”不斷“取經”,加快年輕醫生自我更新的腳步。
據了解,十年間,健康玉樹行動持續深化,援玉醫療幫扶從“輸血”向“造血”轉變,穩步實施綜合醫改,全市啟動實施總投資1357.38萬元的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十三五”防控規劃,篩查防治覆蓋全民,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