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十年來累計減免專利、商標收費1262.8億元
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行“知識產權這十年”專題新聞發布會。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9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家知識產權局10月9日在北京舉行“知識產權這十年”專題新聞發布會,該局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司司長王培章透露,國家知識產權局加大減費降稅力度,切實降低創新創業成本,十年來累計減免專利、商標收費1262.8億元(人民幣)。
王培章在回答媒體關于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工作與成效的提問時透露了上述信息。他說,十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入推進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不斷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推動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主要開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簡政放權。在專利、商標申請量逐年上升的情況下,通過建立優先審查、快速審查等多樣化審查機制,改進審查流程,強化質量管理,加強智能化支撐,在壓減審查周期中不斷取得突破。現已提前完成國務院“放管服”改革部署的審查周期壓減目標。發明專利審查周期壓減至16.5個月,商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壓減至4個月,中國專利、商標審查效率均躋身相同審查制度下的國際前列。通過網上核驗、告知承諾等方式,取消電子用戶注冊、質押登記等環節的多項證明材料,十年來累計減少證明材料約2900萬份。同時,通過加大減費降稅力度,切實降低創新創業成本,十年來累計減免專利、商標收費1262.8億元。
二是創新公正監管。建立健全知識產權領域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依法依規開展對違法違規代理行為的失信懲戒。優化專利資助獎勵政策和考核評價機制,全面取消對專利和商標申請階段的資助和獎勵。堅決打擊非正常專利申請和商標惡意注冊行為,有力維護良好市場秩序。強化平臺經濟知識產權保護,開展電商平臺專利權評價報告共享試點,累計共享核驗評價報告約8萬份,處置權利備案爭議和糾紛1400余件,推動平臺更好履行主體責任。
三是優化服務水平。實現專利、商標注冊申請“全程網辦”,專利、商標電子申請率較2012年分別增長17.2和39.3個百分點,達到99.1%和99.5%。知識產權業務受理窗口“一窗通辦”覆蓋所有省份,專利代辦處數量十年來增長至34個,地方商標受理窗口自2016年設立以來增至309個。全國層面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事項實現同源發布、清單管理,服務標準化、均等性水平顯著提升。各類公共服務機構圍繞專利分析預警、商標品牌運用等,累計服務中小企業120余萬次,為創新創業活動提速賦能。更大范圍開展專利、商標遠程審理和巡回審理,疫情期間切實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專利復審無效、商標異議評審決定文書實現全增量公開,十年來累計公開專利復審無效決定17.6萬件、商標文書153萬件。持續加強知識產權數據資源供給,專利、商標、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基礎數據開放種類增至44種,基本實現“應開放盡開放”。
王培章指出,各地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還因地制宜,在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中大膽探索,積極推行知識產權業務辦理線上“一網通辦”、線下“最多跑一地”,健全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創新知識產權代理監管新模式等方面積累很多有益經驗。國家知識產權局也積極支持地方先行先試,加快形成更多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不斷順應廣大創新創業主體的新要求、新期待,持續提升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