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慈溪打造紅菱“共富工坊” 激活鄉村共富“新引擎”
中新網寧波10月8日電 (方堃 陳佳玲 胡立瓊)菱荷枯折小鴨睡,絕勝紅妝青蓋時。眼下,又到了紅菱上市的旺季,菱農們也迎來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段。在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勝山鎮紅菱基地,菱農宋正康正劃著菱桶,穿梭于翠綠的菱塘中,忙著采收新鮮的菱角。為了保證新鮮的口感,上午7點之前,他要將采摘完的紅菱進行沖洗和包裝。
“現在正是紅菱口感最佳的時候,一天可以采12000多斤,市場價基本在10元一斤。”宋正康告訴記者,比起過去的“單打獨斗”,如今紅菱種植戶有了統一的合作社,種植規模和標準都有提升。宋正康種植紅菱已有十余年,6畝紅菱每年給他帶來近6萬元收入。
一只只紅菱恰如一只只“元寶”,鼓起了百姓的腰包。今年以來,勝山鎮深挖田園式“共富工坊”優勢,打造紅菱“共富工坊”。將勝東村紅菱種植模式向上蔡村、鎮前村農戶推廣,實現以紅菱基地為引領、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廣大小農戶參與、利益聯結緊密的紅菱產業化聯合體,使單位面積水體產出效益增長10%以上,帶動實現紅菱種植規模和標準的雙提升,進而帶動片區農業、餐飲、旅游等產業實現融合發展。
目前,該鎮紅菱基地種植面積超千畝,每年有550噸的紅菱供應到各地市場,畝產值超1.1萬元,帶動菱農收入同比增長10%。
過去,憑借河網密布、水系發達等天然優勢,勝山的紅菱種植主要集中在勝東村等地,近年來,乘著片區組團發展的東風,勝東村聯合鄰近的上蔡村、鎮前村等村整合形成勝東片區,片區內200余戶種植散戶,以東菱果蔬專業合作社為載體,開發紅菱品牌專屬logo,注冊“勝山紅”商標,采用“基地+農戶+合作社”的產銷模式,對勝山地產紅菱進行統一包裝、統一運營,提升勝山紅菱附加值及影響力,打響了勝山紅菱特色品牌,實現“一只紅菱成就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
如今,勝山鎮通過抓規范生產、強基礎設施、促產業融合等綜合舉措,搞種植、做旅游,拉長產業鏈,將紅菱基地打造成為集觀光旅游、田園采摘、農事體驗于一體的新晉農旅休閑網紅打卡地,累計吸引游客達8萬余人次,蹚出了鄉村家興村富新景象。
此外,該鎮通過建設紅菱文化展廳、聘任紅菱文化科普員、舉辦紅菱群眾文體活動等形式,深度培育“清波紅菱、大美勝山”等對外交流文化品牌,講好勝山紅菱故事。開發“善美勝山、菱寶有禮”新品牌,設計菱寶 IP,推出紅菱糕、紅菱餅干等伴手禮,進一步展現勝山紅菱文化魅力。
記者了解到,接下來,勝山鎮將精準聚焦共富黨建特色,秉持“先富幫后富、帶后富”理念,依托紅菱“共富工坊”,進一步放大“黨建+產業”富民效應,開拓特色共富路徑,更好地服務農村發展、農民增收,不斷奏響共同富裕“協奏曲”,跑出共同富裕“加速度”。(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