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們扎根城市的底氣越來越足
讓人們扎根城市的底氣越來越足(新視角)
戶籍制度改革涉及億萬人切身利益。戶籍制度的產生與當時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相適應的,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建立、居住證制度全面實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以適應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近10年,越來越多的城市放開放寬落戶限制,1.3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2021年中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升至46.7%。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僅要讓人們在城市“留得下”,還要不斷完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讓大家“過得好”。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重點。落戶城市,往往伴隨著一個人由“一人闖天下”到“拖家帶口一起走”的變化,其中還包含就業、住房、子女教育、醫療、養老等一連串需求。這些現實需求能否得到較好滿足,直接關系戶籍制度改革成效,關系新型城鎮化建設水平與質量。
近年來促進農業轉移人口“過得好”的體制機制保障不斷健全。無論是免費提供各類就業服務、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還是出臺政策保障隨遷子女在流入地的受教育權利,或是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都讓人們扎根城市的底氣越來越足。
當然,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戶籍制度改革必須因地制宜、循序漸進,而不能搞“一刀切”。在人口眾多且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較大、許多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政策長期與戶籍直接掛鉤的背景下,對不同規模等級的城市采取差異化落戶政策,符合中國實際情況,這體現了合理的改革路徑與科學的改革精神。如此,才能確保戶籍制度改革穩步推進。
戶籍制度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越往深處改革,越需要勇氣與耐心。當前,中國仍有2億多農業轉移人口沒有在城市落戶,部分已落戶的還存在市民化質量不高等問題。伴隨戶籍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相信億萬群眾關心的落戶痛點、難點問題一定會在改革中得到解決。
土地、資金、人口和技術要素的有序流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之源。時至今日,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不僅僅是解決農業轉移人口的落戶問題,也可以發揮吸納人才、推動城市發展的作用。期待隨著改革持續推進,人們能自由有序暢通地流動,為社會永葆欣欣向榮注入強大活力。
史志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