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教育邁入優質發展新階段 人均受教育年限位列全國第一
中新網沈陽8月10日電 (李晛)十年間,教育投入持續增加、教育體系持續完善、教育資源持續擴增、教育民生持續改善、教育生態持續向好......
沈陽市教育局副局長崔巍10日在“振興新突破 奮進新征程”——沈陽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實施民生工程專場)上表示,沈陽市高度重視并優先發展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回應民生需求,全力支撐振興發展,全市教育實現快速發展,邁入了優質發展新階段。
據介紹,十年間,沈陽市教育實力持續增強。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數量在全省遙遙領先。全市13個區縣全域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驗收,提前三年完成省政府與教育部簽訂備忘錄中的工作目標。在聯合國發布的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中,人均受教育年限位列全國第一。
崔巍介紹說,十年間,沈陽市教育總投入從2011年的95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78億元,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增長,近5年年均投入達118.48億元,最高達到123.65億元。其間,出臺扶持教育發展政策措施20余項,建立了學前教育獎補制度,出臺各類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全市城鄉中小學公用經費實行統一定額,為全省最高水平。
同時,沈陽市十年間推進中小學優質發展,全面實行集團化辦學,創建“名校+小校、名校+普校、名校+新建校”的辦學模式,組建教育集團86個,義務教育優質資源覆蓋率達到97.4%。到2021年,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3.5%,普惠率達到87.3%,公辦率提升到51.4%。同時,扎實推進終身學習活動品牌,開設“教育慧鄰”社區大講堂,實現居民點單、教育送課,年均送課1.5萬課時以上;開通教育政策進社區直通車,定期宣講教育政策,把教育問題解決在社區。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工廠化辦學、雙元制教學,建成中等職業教育集團18個,參與企業千余家,每年為沈陽市輸送3萬余名技術技能型人才。
此外,沈陽市十年間先后實施百校提升工程、九年一貫制學校再提升工程、接收農民工子女學校綜合改革工程、“千校萬樹”綠化工程等,教育資源持續擴增;十年間,教育民生持續改善。教育惠民走在全省前列,每年為幼兒入園、農村學生乘坐校車、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建設專用教室和教學設施提供專項資金等;十年間,教育生態持續向好。校外培訓機構全面規范,成立市區兩級教育綜合執法隊伍,實行網格化管理,監督執法體系建設領跑全省。
崔巍表示,今后五年,是沈陽市建設教育高地、創建幸福教育民生工程極為關鍵的五年。全市教育系統將以打造“安全、樂學、成長”為核心內涵的幸福教育為目標,以國家“雙減”試點改革為牽動,以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國家實驗區為抓手,以提高學生、家長、教師和社會對教育的幸福感受為主要任務,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