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藝術如何“脫虛向實” 專家建言以學術研究引領市場
中新網北京7月31日電 (記者 應妮)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下,數字藝術如何“脫虛向實”,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與文化產業?一場名為“數字藝術:數字的世界,文化的江山”的主題論壇日前在江蘇南京舉行,多位學界、業界專家齊聚論道,全方位多角度地為數字藝術發展建言獻策。
數字藝術要走進大眾文化生活,博物館顯然不失為一座不容忽視的“高地”。
本次論壇活動中,南京大學博物館兼圖書館副館長史梅針對這一聚焦,做了“數字技術助力傳統文化‘活’起來”的主題發言。其中介紹了南京大學博物館在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等方面的實踐和努力,以及結合數字技術,推進館藏作品數字化、藏品化發展的計劃,并且肯定了數字技術在文物收藏、保護和展示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她表示,作為元宇宙時代探索階段的數字藏品,正在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追捧。“衷心希望這一新生事物能夠健康地根植中國大地,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成為數字時代中國藝術與文化的創新標桿,助力中華文化全景呈現、全民共享。”
盡管數字藝術熱起來,但其中仍有不少概念待厘清。因而研究與市場實踐“雙管齊下”的現狀與成果備受業界關注。
唯一藝術數字藝術研究院院長、唯藝拍賣總經理季逸周介紹,今年在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的指導下,該研究院聯合AMRC藝術市場研究中心、敦鴻資產等機構,共同完成了《視界無界:2022年全球數字藝術市場研究報告》的編寫;在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的支持下,本書即將付梓出版。對于數字藝術這一新興事物而言,現階段尤其應當重視學術力量的保障與增強。除此之外,該研究院還與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生態設計領域)、國家版權貿易基地(江蘇)等部門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致力打造數字藝術研究、推廣及市場探索的專業權威。
“研究院主要負責數字藝術學術研究、對藝術家創作提供指導和支持,并且負責唯一藝術平臺版權藝術品的合作、推廣及運營;而引入唯藝拍賣模式,則旨在打造全方位的文化藝術品綜合交易平臺。我們希望能以學術引領市場、市場反哺學術的方式,共同拓展國內版權數字藝術品交易的藍海,深挖版權數字藝術的商用價值,推動數字藝術為我國經濟與文化產業的發展添磚加瓦?!?/p>
值得一提的是,版權溯源是收藏者和藝術家面對數字藝術“風口”時,尤其關注的一個重點?;顒又?,國家版權貿易基地(江蘇)總經理王順澤對作品上鏈與版權登記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進行了答疑解惑。他認為,版權登記是一種權利證明,而作品上鏈是一種技術操作,兩者有本質的區別?!暗谌〉冒鏅嗟怯浀那疤嵯?,作品上鏈可以作為存證手段。區塊鏈技術有助于解決數字藝術品唯一性和溯源問題,可以保護作品在互聯網流通過程中的版權安全?!?/p>
而就“數字藝術”賦能實體經濟的展望,也成為此次論壇的一個熱點話題。上海木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宋灤在發言中認為,實體產業需要通過數字化實現更高效、精準的傳播,因此他非??春脭底纸洕奈磥砗蛿底炙囆g的發展。
據王順澤透露,國家版權貿易基地正在對登記服務流程進行標準化改造,讓有研發能力的平臺直接和基地進行技術對接。藝術家未來可以通過創作工具、發表平臺、交易平臺等渠道完成版權登記。同時,基地還將開放版權登記信息,支持在線核驗,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