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結算堵點,讓異地就醫之路更順暢
■ 社論
盡快讓跨省就醫患者享受到政策“統一”的便利,需根據實際情況,把紙面上的規則設計變為日常的操作實踐。
近日,國家醫保局、財政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對深化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改革,破解異地就醫存在的堵點、難點問題,進行了統一部署和安排。明確2025年底前,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制度體系和經辦管理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支撐作用持續強化,國家異地就醫結算能力顯著提升。
近年來,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經歷了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從住院費用,到普通門診費用、門診慢特病費用,直接結算的項目越來越多;從定點醫療機構難以覓見,到實現“縣縣通”,跨省直接結算范圍不斷擴大;從只有少部分患者能夠獲益,到要求2025年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率達70%以上,政策惠及面越來越廣……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和落地,便利了患者跨省就醫看病,也是醫改利民的直接體現。
但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多數政策是以“打補丁”的方式推進,一些政策安排還缺乏系統性,不同地方存在差異性。雖然各地都推出了備案規則,但多頭、多端口申請,以及備案流程不夠清晰、材料申辦手續繁雜、備案有效期不同等,增加了辦事的難度。可以說,跨省異地就醫辦手續,在一些地方算得上是一項技術活,會不會辦,成為能否完整享受報銷政策的重要決定因素,這顯然有違政策設計的初衷。
而且,醫保報銷還有起付標準、最高支付限額、門診慢特病病種范圍等不同政策。醫療資源比較集聚的大城市醫院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若按照各地的差異性政策進行操作,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在報銷政策極難掌握的背景下,就低不就高,就會成為普遍的選擇,患者的利益很可能因此受損。
因此,消除患者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可能遇到的磕磕碰碰,打通堵點,才能讓跨省異地就醫更加順暢。
這次《通知》的最大特點,是對以往政策進行了系統性梳理和整合,并在此基礎上,加強頂層設計,減少政策差異。如明確原則上執行就醫地規定的支付范圍及有關規定,執行參保地的起付標準、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額、門診慢特病病種范圍等有關政策。這樣既統一了政策口徑,又消除了規則的模糊空間,大大降低了操作難度。
此外,明確異地就醫備案人員范圍、規范異地就醫備案有效期限等,這樣的全國一策,使得患者和家屬從此可以免受多頭規定的困擾。
當然,《通知》發出后,如何完整準確地落實政策要求,成為擺在各地職能部門的一項迫切任務。盡快讓跨省就醫患者享受到政策“統一”的便利,需要不同地方根據實際情況,對照《通知》要求,把紙面上的規則設計變為日常的操作實踐。
在這一過程中,可能還面臨多地醫保支付范圍不同影響醫療行為,跨省就醫所涉醫保經費協作監管難等問題。這還需要各地在探索中,不斷完善制度設計。
應該看到,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牽涉面廣,情況復雜多樣。政策設計既要有宏觀層面統籌推進,也要在微觀層面有周到安排,不棄微末,才能護航每位患者更順利便捷地完成異地就醫結算。這就需要有一定的過程意識,把《通知》的要求盡快落地,并在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中,探索出更多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推進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更順暢、更利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