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蔬菜籽成為 百姓致富“金種子”
小小蔬菜籽成為 百姓致富“金種子”
本報訊(記者 李曉光 文/圖)“今年的種子無論是色澤還是顆粒都比前兩年好,照這樣下去,不想富都難呀!”昨日上午,在登封市潁陽鎮于爻村的打曬場里,村民于建衛看著眼前蘿卜制種的收成,一邊向技術員周師傅道謝,一邊向記者分享著豐收的喜悅(如圖)。
據了解,潁陽鎮于爻村地處登封西部山區,曾是個河南省級貧困村,近幾年在黨委政府及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著力發展高效農業產業,該村已于2019年整體脫貧。
脫貧不是目標,如何讓老百姓致富奔小康才是黨委的意愿!2019年11月,潁陽鎮黨委、政府帶領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及部分群眾代表一行到濟源一公司實地考察蔬菜制種產業。通過參觀考察,一行人注意到,十字花科蔬菜制種除了省工外,更重要的是投入低、見效快,且也不是重體力活,只要定期按照技術人員的要求進行澆水、施肥、除草、打藥就行,并且還不耽誤玉米等秋作物種植,大大提高土地的附加值。
回來后,參加考察的于建衛、楊虎臣等人在鎮黨委的支持和村委的多方協調下,流轉土地,修整大棚,開始進行蔬菜制種,開啟增收致富大門 。
“前些年俺村的收入主要是靠種植核桃和煙葉,如今核桃樹已過盛果期,煙葉種植面積這些年也大大縮減,關鍵時刻,鎮黨委給我們引進了十字花科蔬菜制種產業,通過這三年的種植,老百姓的收入是一年比一年多呀!”提起如今的收入,村民們紛紛贊不絕口。
據潁陽鎮人民政府負責人介紹,從近三年的試種結果來看,試種村民的收入不僅年年提高,更重要的是已經牢牢掌握了技術。下一步,該鎮將把蔬菜制種作為主要產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培育白菜、蘿卜、甘藍、大蔥等更多的十字花科品種,在全鎮范圍內有條件的村進行推廣,計劃在2至3年內,發展千畝以上的種植基地,3至5年最終達到3000畝以上的種植規模,讓每一粒種子真正變成百姓致富的“金種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