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多億留抵退稅款直達企業賬戶
本報記者 趙漢斌
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減征“六稅兩費”,延長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期限,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4月起,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落地云南,退稅減稅規模創歷史新高。
從“一部手機辦稅費”到智能辦稅服務廳、從“最多跑一次”到全程網上辦……一項項務實的舉措落地,讓企業發展活力不斷釋放。
“1至4月,云南省累計為企業減輕稅費負擔和增加現金流423.1億元,政策落地首月實現開局好、起步穩。”云南省稅務局局長郭順民近日向記者介紹。
把稅費政策紅利釋放給科技企業
昆明云內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內動力),是國五、國六多缸小缸徑先進柴油發動機的重要研發制造基地。
在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占地1000畝的廠區,先進的鑄造、加工、裝配等關鍵設備和軟件開發、試驗測試平臺令人目不暇接。
近年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云內動力在發動機芯片、新型燃料發動機等核心技術領域屢有突破,但研發支出等壓力也隨之增大。
“4月初,經開區稅務局工作人員主動來宣講稅費支持政策,并特別指導了增值稅留抵退稅的辦理程序。”公司財務部部長朱國友說,把將來才能退的錢提前給企業,可直接改善現金流。
4月11日上午,昆明經開區稅務局通過電子稅務局接收到云內動力的退稅申請,次日企業就得到了9900萬元的退稅款。這幾天,企業又獲得一筆5月份的3800萬元退稅。
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兩次合計超億元的留抵退稅,他們將用在科技創新的“刀刃”上,除加大發動機前沿技術研發、布局新能源領域外,還用于存儲車用發動機ECU芯片,為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打牢底子。
而在云南玉溪玉昆鋼鐵公司,一方面鋼材價格在下跌,一方面煤炭價格在漲,鋼爐點火一次需要上百萬元的投入,生產又不能停。提交增值稅留抵退稅申請后,6098萬元的退稅款也很快到賬。“真是一場‘及時雨’!”企業負責人感嘆道。
“把減稅降費政策的紅利釋放給市場主體!”
近期,云南省財政、稅務、金融等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對減稅降費工作的組織、協調、監督和指導,對政策落實不力、資金下達不及時、使用不規范等問題,及時督促糾正。
云南企業最新享受的政策紅利主要有三個部分,一是4月落實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為3.03萬戶納稅人退稅339.3億元,加上一季度繼續實施原留抵退稅政策退稅25.3億元,今年累計為企業辦理留抵退稅364.6億元;二是一季度全省新增減稅降費28.6億元;三是繼續實施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繳稅費29.9億元。
掌上辦指尖辦,非接觸式服務更暖心
5月18日,一場簡潔的2022年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集中發放儀式,在云南省保山市昌寧縣舉行,涉及補貼資金156.75萬元,惠及101戶企業3129名中小微企業職工。
“我們2020年落地保山至今,在職員工1100余人,其中300多名是高校畢業生,企業共享受了46萬元吸納應屆畢業生就業補貼。真金白銀到位,體現了政府紓解企業難點、痛點的務實之舉。”來自云南通威高純晶硅有限公司的王少鋒說。
昆明震松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普通機械、機床制造產業鏈前端業務的企業。今年1至2月應享應退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為2468.90元。“費用看似不多,但也夠我們為兩名員工交社保了。在營收壓力增大的情況下,一分錢也不嫌少。”公司財務主管魯順梅告訴記者。
“手機上、電腦上就可以完成退費,很快很方便,避免了‘往返跑’‘多次跑’,貼心的服務,讓人很暖心。”魯順梅說。
近年來,“一部手機辦事通”讓云南欠發達地區政務服務走出一條新路子。“掌上辦、指尖辦”,日均辦件量達到13.99萬件,打造了“辦事不求人、審批不見面、最多跑一次”和“全程服務有保障”的政務服務新環境,讓稅費紅利直達快享。
面對復雜嚴峻的發展環境,云南難中求進、穩中求進、干中求進,今年一季度經濟實現“開門紅”,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466億元,同比增長5.3%、高于全國0.5個百分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