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社區大媽免費“發對象”:維系好社會穩定的“家庭單元”
中新網濟南5月20日電 (記者 沙見龍)“大家上午好,歡迎做客六里山愛心幫幫團直播間。‘520’我來了,在最好的時光遇到最美的你,大媽愿意和你一起度過最幸福的今天。”5月20日,在濟南六里山街道辦事處,社區大媽們重啟網絡直播,為大齡單身青年免費“發對象”,讓每個有需要的人收獲屬于自己的幸福。
六里山愛心幫幫團成立于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社區熱心腸大媽通過“敲敲門、見見人、聊聊天”,關注轄區內居民疫情防控下的生活。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后,大媽們發現轄區內很多大齡男女青年仍未找到心儀的另一半,便萌發了給他們“發對象”的念頭。
趙惠是濟南市中區六里山街道玉函南區社區綜合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她和同事們在社區工作中發現,逢年過節,很多大齡青年因家中催婚不愿回家,他們便發起了“有困難甭著急,社區大媽來幫你;沒對象甭著急,幫幫團大媽發給你”活動。活動發起后受到廣泛關注,目前已有6000多人在這里登記相親,登記人員范圍從原本的轄區內逐漸拓展到全市、全省、全國,甚至還有海外華人報名。
“兩年多來,幫幫團創造了一個用時500天牽線成功500對的相親奇跡。”趙惠告訴記者,有意愿讓大媽“發對象”的相親者需要將自身基本情況和照片傳給大媽,大媽們將其個人信息逐條登記,白天忙社區工作,登記男女青年信息,晚上則放棄跳廣場舞等娛樂時間為當天報名的男孩、女孩牽線搭橋。“那段時間,自己定下目標,每天要牽線成功20對。”
幫幫團牽線最初以大齡青年為目標,在線上,男女分別在30歲和28歲以上。在線下,報名的相親者低于這一年齡標準,但比較迫切,大媽們也幫他們牽線。“作為過來人,誰和誰有姻緣,幫幫團大媽一眼就能看出來。”趙惠告訴中新網記者,在牽線搭橋過程中,她發現,男女青年提出的條件要求比較務實,年齡越小,牽手成功的幾率越大;有的相親者不在乎對方什么條件,但實際內心是有一個基本框架的。也有一部分相親者要求比較苛刻,比如要求對方房子必須在二環以內等。
為什么很多30歲、40歲的人仍未找到心儀的另一半?在趙惠看來,很多單身青年心中有一個幻想對方的“框框”,但這種幻想在實際中可能并不存在,“找對象找的是自己的幸福和姻緣,適合的、相愛的才是最適合的,而不是所謂的‘條件’”。通過這段時間的牽線來看,處于“中游”的相親者匹配成功率最高、牽手最快,“因為他們能清楚擺正自身‘位置’,往往最后剩下的,都是那些條件相當不錯的”。
“從事相親工作的社區團隊有很多,但我們團隊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談及愛心幫幫團成功的秘笈,趙惠表示,團隊成員大都是過來人,家里孩子都已結婚,更能知道單身青年的真實想法。同時,大媽們這一行為不摻雜任何經濟利益,會鼓勵、指導相親者勇于展示自己,將“熱心腸”詮釋得十分到位,“我們只想通過不間斷地努力,讓這些孩子成功牽線并取得正果”。
“社會和諧得益于社區和諧,社區和諧得益于每一個家庭的和諧。”趙惠說,社區工作千頭萬緒,需要傾注很多心血,給單身青年牽線搭橋看似是幫忙相親、找對象,實際是在解決社會問題。作為社區“帶頭人”,她每天都要處理社區各種糾紛,“這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不和諧導致的”。單身青年到一定年齡應該解決終身大事,一旦有了家庭,很多矛盾糾紛會迎刃而解,“家庭、鄰里和諧了,社區也會變得和諧”。
今年疫情防控近三個月以來,從管控小區到檢酸檢測,愛心幫幫團大媽們從紅娘變身“大白”,同志愿者們從0點工作到0點,連續工作7天,成為疫情防控崗位上的“007戰士”。趙惠說,這期間,有許多相親的男女青年主動投身到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與大媽并肩戰斗,讓大媽看在眼里、愛在心田。“我們堅信,幸福也一定會降臨到這樣有愛心的熱血青年身上。”(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