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一線即“戰場”——上海“科普先鋒”解鎖“新角色”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5月17日電(記者陳愛平)上海此輪疫情暴發以來,滬上許多“科普先鋒”化身“戰疫尖兵”,在社區各展所長擔任起“新角色”,支持打贏“大上海保衛戰”。
“爸媽你們不要擔心我,照顧好自己;寶寶來跟媽媽揮揮手說再見。”深夜,關掉與家人的微信視頻,上海科技館運維中心觀眾服務部副部長曹艷忙碌了一天后在支援地的行軍床睡下,此時距離她辭別一雙兒女下沉社區已有近1個月時間。
曹艷前往的靜安區石門二路街道恒豐居委轄區內多為老舊弄堂,煤衛合用的弄堂環境給防疫帶來極大挑戰,社區內老年居民居多。每天清早,她身穿“大白”防護服,拉著小推車,搬運桌椅和檢測材料從一個弄堂到下一個弄堂,挨家挨戶為居民們完成核酸檢測。
工作之余,作為科技館運維中心觀眾服務部副部長,曹艷充分發揮善于溝通的優勢,利用檢測間隙,向居民們科普消毒知識,解釋核酸檢測的必要性,并和志愿者們一起對弄堂開展環境消殺,向小區廣播平臺提供科普素材。
上海科技館保衛處員工陳斌是一名退伍軍人,此輪疫情暴發以來,他已在社區志愿者崗位奮戰多日,充分發揮保衛干事的工作經驗,主動承擔樓道消殺組組長職責。最近,他從黨員志愿者“轉”為臨時黨支部書記——浦東新區金橋鎮成立了下沉干部抗疫臨時黨總支,下設5個片區臨時黨支部,陳斌被推薦為集鎮片區臨時黨支部書記。
陳斌介紹,他們梳理出了一套規范小區外賣快遞專區的經驗舉措,還開展了“紅馬甲在行動,黨員志愿者在‘疫’線”主題黨日活動。
民盟上海科技館支部副主委周巍則成為洋涇街道崮二居委崮山小區一街坊的“團長”,在物資相對緊缺時組織居民團購蔬菜。隨著抗疫和保供工作不斷推進,他對全區住戶情況進行了仔細排摸,規劃出合理的物資發放動線,并整合組建了一支配送小分隊,統籌人員安排,確保每一次抗原試劑和愛心大禮包等配送有序、安全。
據了解,上海科技館已有52名同志分批下沉社區戰疫一線。
與此同時,科普教育工作也并沒有因為疫情中斷,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天文館把最潮、最新的科學知識“搬”到網上。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之際,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天文館推出3D打印創客課堂、在線直播、在線“上海科普大講壇”、云逛館等,讓人們在線上感受“博物館的魅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