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0后到90后,護士們今天在“戰場”上迎來節日
上海市公衛中心承擔著“老、小、孕、重”患者的救治,全體護士進艙持續抗疫兩月有余
從70后到90后,護士們今天在“戰場”上迎來節日
記者 李晨琰
這一輪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就承擔了“老、小、孕、重”患者的救治,除了增設ICU床位以外,還增設了孕產婦、高齡、血透患者等病區。而這里的護士也幾乎全體進艙持續抗疫已兩月有余。
今天是“5·12”國際護士節,這群白衣戰士從70后到90后,在戰“疫”一線迎來了自己的節日,他們以行動踐行著“提燈者”精神,他們說:“能看到病人順利康復出院,這里的病人一天天減少,對我們來說就已經是和節日一樣開心了。期待疫情盡早結束!”
70后血透護士:一定會堅持住,給年輕人做好榜樣
市公衛中心血透專科護士李斕今年45周歲,自3月12日進艙堅守至今,她說:“我是團隊中年齡最大的護士,我必須給年輕人做好榜樣,帶著她們一起抗疫。”
李斕曾參加過甲流和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讓她始終臨危不亂、應對有方。隨著3月下旬重癥患者的增加,李斕的經驗發揮了重要作用。
李斕有時需要負責兩層樓面4臺血透設備的正常運轉,設備壓力不穩、導管堵塞、位置移動等緊急情況時有發生,快速穿梭在病房里的她,一刻也不得停歇,檢查調整儀器參數、清理廢液袋、更換置換液……“重癥患者情況瞬息萬變,容不得半點閃失”。
長時間佩戴N95口罩加上高強度的臨床工作,李斕體力有些跟不上。“畢竟年紀大了,還要三班倒,體力恢復確實比不過年輕護士。但我一定會堅持住,做好年輕人精神支柱。”
80后助產士:新生的喜悅能沖淡忙碌的疲憊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市公衛中心已先后收治1000多位孕產婦。中心產房護理組組長李曉燕團隊的重點工作,便是照護待產孕婦和新生兒出生后轉運相關事宜。
抗疫過程中,讓李曉燕印象最深的莫過于4月15日,她在一天之內指揮協調5名產婦自然分娩,協助6臺剖宮產手術,她還有幸見證了本輪疫情首對“龍鳳胎”的出生。
“那天出現產兆的孕婦比較多,一個寶寶剛轉入新生兒室,電話就又一次響起,下一臺急診剖宮產手術要開始了。”李曉燕說,只記得那天自己在產房、手術室、新生兒室三點一線來回奔忙,從上午8點忙到晚上8點。
“也不記得全身被汗水浸濕幾遍了,反正脫下防護服后,綠色手術衣上都是大量出汗后留下的白色鹽花。”雖然整個助產士團隊都忙得精疲力盡,但新生的喜悅沖淡了忙碌后的疲憊,“看著那么多可愛的小寶寶,我們每個人心里樂滋滋的”。
多年的臨床經驗,讓李曉燕深知生產前后女性體內激素水平迅速改變帶來的情緒波動。針對部分“新手媽媽”產后初期容易出現低落、難過等不良情緒,李曉燕會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和安慰,并安排媽媽通過手機視頻探望有專人照護的寶寶。對預產期臨近的準媽媽,她還會注意進行一對一心理疏導,緩解焦慮情緒,讓她們能夠安心待產。
對于妊娠期糖尿病、肥胖癥等高危因素的新冠孕婦,李曉燕則會加強各項指標監測,隨時與醫生溝通,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理”。
90后手術室護士:讓病人感到了被自家孫女照顧的感覺
在戰“疫”一線的專科護士隊伍中,不乏來自手術室的專科護士,90后手術室護士林海微就是其中之一,自進艙戰“疫”以來,她一直負責高齡及重癥患者護理,貼心周到的護理,讓不少高齡老人找到了親人的感覺。
林海微清楚地記得,她剛進艙就負責護理一位80歲左右的阿婆。由于感染新冠,阿婆出現了腹瀉癥狀,為了不弄臟床單,她準備穿上成人紙尿褲。可拆開包裝卻發現,子女準備的紙尿褲是嬰兒款,阿婆性格內向,不想麻煩醫護人員,準備將就著穿。
這一幕正巧被細心的林海微看到,她立即從庫房找來備用的成人紙尿褲替阿婆換上,貼心的舉動讓阿婆十分溫暖。此后,林海微發現阿婆在病區“舉目無親”,隨身攜帶的智能手機也不會使用,平時也是沉默寡言。
于是,林海微只要進艙上班,無論多忙總要抽出時間陪阿婆拉拉家常,或者幫阿婆聯系家人報平安。為了感謝林海微親人般的護理,阿婆用顫抖的手給她寫了封感謝信,“林護士主動關心、態度溫柔,幫助老人解決困苦,謝謝!”
林海微還參與收治過一位高齡合并高血壓、糖尿病,且需要定期血透的老伯。由于血壓偏高,為防止跌倒和意外情況發生,老伯的吃喝拉撒只能在床上解決。
雖不能下床活動,但老伯神志清醒、交流無礙。有一天,他不慎將排泄物弄在了床上。林海微發現后,立即為老伯擦身換衣,并及時更換床單被褥。事后,老伯告訴林海微,有一種被自家孫女照顧的感覺。也正是這一句話,拉近了他們的距離。“老伯出院那天我正好上班,是我攙扶著把他送到車上,至今老伯揮手告別的畫面我還歷歷在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