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輛應急車輛駐守北京朝陽臨時管控區 保障居民就醫出行
200輛應急車輛駐守朝陽臨時管控區
以保障區域內居民就醫出行,非急危重癥患者如孕產檢、透析等人員可預約乘坐
為保障封控區、管控區內居民的特殊出行,北京交通委協調相關單位調派了400輛應急車輛。其中有200輛投入到朝陽區潘家園街道、雙井街道、十八里店鄉等7個街鄉的臨時管控區,非急危重癥患者,如懷孕產檢、透析、化療等居民就醫出行可以預約乘坐。
按時間送居民就醫、到時間接居民從醫院返回,司機師傅隨時待命。應急車隊的支援讓需要外出就醫的居民減少了等待的時間,居民的就醫路更加順暢。
醫療保障組提前摸排居民就醫需求
在朝陽區不少街道的醫療保障組,工作人員都有一張表格,上面標注著居民具體的外出就醫需求,幾點鐘從社區出發、就醫后幾點返回社區,居民的電話、居住地址、就診醫院……信息非常全面。
這樣的就醫表是保障組人員在社區前期摸排的結果。以勁松街道和潘家園街道為例,勁松街道封控、管控區有透析需求的居民24人,孕婦25人;潘家園街轄區內需要做透析的病人接近70人。勁松街道醫療保障組工作人員介紹:“這部分居民外出就醫的時間比較固定,比如透析病人可能隔天就要去一次醫院,幾點鐘去、幾點鐘回,相對來說時間比較好掌握。”除此之外,居民們也會有臨時就醫的需求,醫療保障組的工作人員則將這些突如其來的狀況及時更新到總表格中。
制作居民就醫需求表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提前給大家外出就醫排好保障車輛。潘家園街道是本輪疫情中封控、管控區域較多的區域之一,區域內老年人較多,保障居民外出就醫格外重要。此前,潘家園街道已經聯系了3輛120救護車以及6輛保障車輛,為封管控區居民就醫提供服務,但在居民就醫高峰時,出車壓力依然非常大。潘家園街道民生保障辦公室科長程瑞明做過一個統計,在用車高峰時,司機一天僅單程最多就出了10趟車。
應急車輛司機排班駐守各街鄉
除了此前各街道已經形成的就醫渠道,近日,一批就醫支援力量“上崗”。記者了解到,為了保障封控區、管控區內居民的特殊出行,北京交通委協調相關單位調派了400輛應急車輛。其中,有200輛投入到了朝陽區潘家園街道、雙井街道、十八里店鄉等7個街鄉的臨時管控區,非急危重癥患者,如懷孕產檢、透析、化療等居民就醫出行可以預約乘坐。目前,7個街鄉都已分配到數量不等的應急車輛,潘家園街道和勁松街道各有20輛,八里莊街道有5輛應急保障車輛。
朝陽區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非急危重癥患者有就醫需求時可以提前向街鄉醫療保障組申請,經醫療保障組研判,確需出臨時管控區就醫的,將向居民發放紅色通行證。居民持紅色通行證即可向社區提出用車申請,并約定接送時間、地址。緊急情況下,應急車隊也可隨時預約派車。
每天,應急車輛的司機按照排班在各街鄉駐守,隨時為居民服務。八里莊街道社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劉艾菁說:“司機師傅們進行了排班,有白班和晚班,我們街道也給師傅們安排了休息室,方便大家在工作之余有個比較舒適的休息空間。”
居民外出就醫等待時間縮短
“應急車輛支援社區后,居民外出就醫的等待時間縮短了。”劉艾菁說,以前運力有限,非急危重癥患者外出就醫等候的時間有時會略長一些。“居民們著急,我們比居民還著急,都想趕緊幫助居民到醫院看病。”在潘家園街道,部分工作人員曾提供私家車作為臨時管控區居民外出就醫的保障車輛。如今應急車輛到崗,外出就醫的車輛運力有了極大提升,臨時管控區居民外出就醫更加方便了。
“請系好安全帶,咱們出發!”5月5日下午,一輛應急車隊司機接到十八里店鄉弘善家園一社區獨居老人王玉芬后,向垂楊柳醫院駛去。王玉芬患有免疫系統疾病,需要定期到醫院打針來改善免疫力。以前,王玉芬都是坐公交車去醫院,社區臨時管控后,當她正發愁怎么去醫院時,社區工作者告訴她可以乘坐應急車隊的車輛去醫院。這個好消息解決了王玉芬的大問題。在王玉芬乘坐應急車輛前往醫院就醫的同時,潘家園街道潘家園社區一位居民也坐上了預約車輛到醫院做透析。5月6日下午,潘家園街道另外一位居民也乘坐應急車輛到醫院完成了透析。
潘家園街道社區建設辦公室負責人李奇告訴記者,轄區內有14個臨時管控網格,“每一個網格都有一輛應急車輛值守,此外還有6輛應急車輛處于機動狀態,隨時可為居民服務。”每天,工作人員根據居民外出就醫的情況對車輛進行運力的調整,僅5月6日,潘家園街道的20輛應急車輛全部跑起來了,部分車輛已經出車六七次。
【相關新聞】
北京組建疫情防控期間市民就醫保障應急車隊
應急車輛一客一消殺 司機一日一核酸
新京報訊 (記者裴劍飛)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為做好封控區、管控區、臨時管控區、防范區內以及部分區劃定連片重點區域的市民就醫出行應急保障工作,市交通委統籌市級運力補充各區,組建疫情防控期間市民就醫保障應急車隊,保障上述區域內的非急危重癥患者,如孕產檢、透析、化療、腫瘤等人員就醫出行。5月5日、6日已協調首汽集團400輛車補充到朝陽、房山等區。
當市民有用車需求時,可聯系所在社區(村),由社區(村)提供應急車隊車輛予以保障。應急車隊車輛堅持“白名單”制度,實施點對點運送,按疾控部門統一標準開展車輛和駕駛員的洗消和防護,并執行一客一消殺、一日一核酸。
5月7日上午,記者在首汽友聯公司看到,院內停放多輛整裝待發的應急保障車輛,這些車輛此前均為首汽約車網約車,在車輛的前擋風玻璃上擺放了藍色的通行證。
北京市交通委出租汽車管理處副處長薛文來介紹,400輛應急車輛目前重點保障朝陽、房山、通州、海淀等區,分為普通轎車、無障礙車以及商務車等三種車型,可根據不同出行群體的特殊需求來安排,方便老年人及輪椅乘客出行。除此以外,各個區也在自籌運力,保障封管控區內市民的特殊出行需求。他表示,對于車輛的調派權限已交由街道和社區,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靈活使用,下一步市交通委將聯合有關單位不斷完善派車、對接機制。
在司機的個人防護方面,將由屬地政府和社區指導司機做好個人防護,并安排消毒工作。據了解,在管控區域服務的司機是自行對車輛進行消毒,而在封控區域服務的司機則要穿戴專業的防護服,并到指定區域由專人給車輛進行消毒。
“我們除了督促駕駛員做好核酸檢測工作和每單接送后的消毒工作,還要求司機根據街道、社區的需求隨叫隨到,如果遇到出行需求突然集中的情況,公司也會有備班司機立即響應。”首汽集團副總經理馬敬忠告訴記者,截至5月6日已開展運營50車次,為朝陽區十八里店、潘家園等重點管控社區內的市民提供就醫出行保障100余人次。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