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9000名志愿者給予參賽者最大尊重
志愿服務
近9000名志愿者給予參賽者最大尊重
北京冬殘奧會期間,共有近9000名賽會志愿者參與,其中大多數人服務過北京冬奧會。“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目標不僅體現在了賽場上,還體現在這些默默付出的志愿者身上。
與冬奧會相比,冬殘奧會在服務對象、比賽方式、場館設施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實現“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目標,北京冬奧組委高度重視志愿者扶殘助殘服務理念、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提前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培訓活動,并且將扶殘助殘培訓貫穿于志愿者通用培訓、專業培訓、場館培訓和崗位培訓四個階段,明確不同階段的任務和側重,統籌設計扶殘助殘意識、知識和技能等培訓內容。經過了一系列嚴苛的培訓和實踐,北京冬殘奧會的志愿者們用專業且溫暖的服務、自信和青春的笑臉,為這一盛會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因服務對象的不同,使得北京冬奧會的志愿者們在服務方式上十分注重細節的變化,他們力求在給予對方最大的尊重與平等的同時,讓服務質量得到高規格的保證。在為輪椅運動員進行服務時,志愿者們會采用蹲姿進行交流與服務;在新聞混合區,啟用了更多的音響,并將部分一米線改為禮賓線,方便運動員接受采訪,此外還為輪椅記者設置了專用席位;賽事信息服務臺的志愿者們在正式開賽前多次模擬運動員坐輪椅的高度,測試運動員伸手拿信箱里競賽表單的過程,最終將各國國旗貼至最合適的高度上,讓運動員們能順利地取到競賽信息表單;在信息公告欄處,志愿者們降低了張貼表單的高度,以輪椅運動員最方便的水平視角張貼競賽日程、成績單等各項表單;在場館運動員進出口處,志愿者們隨時守候,為的就是能夠在第一時間幫助運動員們掀開厚重的門簾,以減輕他們的負擔。
不勝枚舉的事例,體現著志愿者們的細心和貼心,他們為冬殘奧會的參賽者們提供了最實用的服務,也給予了這些參賽者們最大的尊重和關懷。
據統計,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賽會志愿者中共有19名殘疾人,其中有12人在冬奧會結束后繼續服務了冬殘奧會。這些志愿者年齡跨度大,最小的19歲、最大的63歲;職業背景多元,涵蓋了高校學生、退役運動員、醫生、教師、社區工作者、自由職業者等,他們各自發揮所長,有著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增光添彩的強烈愿望和無私奉獻的專業精神。
文/本報記者 王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