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最新論文:社區公開警員信息或可降低犯罪率
中新網北京3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人類行為研究論文認為,為居民提供所在社區的警員信息或可降低犯罪率。結合實驗和實地研究結果,這項研究發現“我們對匿名性的感受不僅取決于人們對我們的了解,也取決于我們對他們的了解”。
人們經常假設與他人的社會聯系是對稱的,但情況并非總是如此。論文作者、美國芝加哥大學阿努伊·沙阿(Anuj Shah)和邁克爾·拉福雷斯特(Michael LaForest)使用標準的實驗室心理學研究表明,讓人對他人了解更多,會使人相信他們對我們也了解更多。我們可能會感到不那么匿名,并相信我們的想法和行為在他人眼中變得更明顯,甚于他們實際所知。過去的研究表明,感到匿名會使人們的不誠實或有害行為增加,但如果人們相信別人對他們有更多了解,并更熟悉他們的行動,這會減少一些匿名性導致的負面行為。
為理解實驗室發現的社會關系不對稱對認知和行動的影響,論文作者選擇紐約市的69個公共住房項目,向其中39個提供關于社區警員的信息(如喜歡的食物、體育隊伍和愛好);其余30個作為控制組,沒有作出任何干預。然后他們調查了1858名居民,評估他們認為這些警員有多了解自己,以及他們認為有多大可能一名警員會知道他們有沒有作出犯罪行為。在干預的頭三個月里,論文作者估計,相比沒有干預的社區,獲得干預的社區中犯罪率下降約5%-7%,下降程度類似于在某個地區增加警力的情形。
論文作者認為,獲知關于本地警員更多信息的居民可能相信警員也會對他們的非法行為更注意,因此減少了他們的犯罪行為。這或有助于解釋,相比社區警務的其他部分(如社區監督或警局警員),為何警員上門訪問對減少犯罪更為有效。他們表示,雖然需要進行更廣泛的改革以減少差異、增加對警方的信任,然而向社區提供更多社區警員的信息可能是減少犯罪的一個方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