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發布產業政策“免申即享”工作舉措
本報雄安4月11日電(記者耿建擴、陳元秋)11日,河北雄安新區發布產業政策“免申即享”工作舉措。
自2023年起,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即以部分產業政策作為試點,探索推進“免申即享”工作,不斷總結、加強合作、持續提升,聚焦打通產業政策落地“最后一百米”,建立“免申即享”工作機制,通過數據匯聚共享、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輔助,精準匹配企業與政策,實現產業政策資金“免申報、零跑腿、快兌現”,持續營造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免申即享”政策環境。
本次向社會公開發布的54項“免申即享”政策清單是雄安新區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梳理的第一批“免申即享”政策。從行業領域看,首批清單包含工信領域22條、商務領域21條、科技領域6條、發改領域2條、外貿領域2條、疏解領域1條,基本覆蓋了新區產業發展的方方面面,能夠觸達不同類型、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從政策類型上看,首批清單包含條件類政策36項、名單類政策18項。今年一季度,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組織了產業政策集中兌付工作,共兌現獎補資金3781.4萬元,其中,51家企業通過“免申即享”方式獲得獎補資金2495.7萬元,包含數字人民幣兌付獎補資金865.7萬元。
雄安新區“免申即享”工作主要圍繞技術支撐體系、資金監管體系、政策更新體系、智慧便捷體系等4大工作體系開展相關工作。
在技術支撐體系方面,雄安新區產業互聯網平臺基于區塊鏈技術,通過政府間數據互通,融合各部門提供的可信數據,為企業建立起一個安全的“企業數據賬戶”,將全面、連續、真實的企業數據進行邏輯上歸集并加以確權。對惠企政策進行標準化拆解,讓企業看得懂、好理解,同時梳理政策關鍵指標,生成“政策指標庫”,為政策匹配提供數據源。
資金監管體系方面,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資金監管體系。在事前環節,產業互聯網平臺發揮區塊鏈技術優勢,保障企業信息不可篡改、真實可靠,為財政資金兌付筑牢堅實基礎。在事中環節,雄安新區財務共享中心實現全流程線上審批,責任明確、有跡可循。在事后環節,根據不同政策獎補要求,通過數幣賬戶可“染色”的特性對企業獲補資金進行監管,保障每一筆獎補資金使用合法合規。
政策更新體系方面,將“免申即享”政策分為條件類和名單類,即需滿足特定條件觸發兌付和類似“白名單”的直接兌付。按照“成熟一批、梳理一批、新增一批”的原則,堅持先易后難、先簡后繁,率先推進實現首批54項名單類、條件類政策免申請辦理。各部門在政策制定與細則優化過程中將植入“免申”觀念,做到主動更新主動出臺,分批向社會公布。
智慧便捷體系方面,雄安新區產業互聯網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疊加,輔助政策主管部門篩選符合條件的對象,為產業政策“免申即享”落實落地提供平臺支撐。將新區各部門的“免申即享”產業政策全面接入產業互聯網平臺,匯總形成“政策日歷”幫助企業清晰了解政策時序,提供合理預期。優化平臺操作體驗,探索“最多點3次”操作,實現“免申即享”政策直達快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