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固原:教育矩陣為少先隊校外實踐賦能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一家農業企業,看到家鄉的馬鈴薯被制作成烤薯球、爆蛋橢圓薯餅三明治、咖喱芝士醬薯角時,10歲的固原市原州區第十一小學五年級(5)班學生劉柏屹感嘆:“這些美食是農業科技賦予的。”
2023年,劉柏屹參加了由團固原市委組織的少先隊校外實踐活動。以少先隊員的身份參加活動,他有了強烈的歸屬感,在參觀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姚磨村農業科技園等地時,他說:“原來家鄉發展的背后是很多人在接續奮斗。做社會有用之人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我決心今后注意學習積累新知識。”
14歲的曹媛媛就讀于固原市第八中學八年級(9)班,她也參加了校外實踐研學活動。在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聆聽“紅軍母親”思政課后,她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為國家和人民作出的犧牲和奉獻。
團固原市委努力用好少先隊校外實踐活動品牌,依托本地紅色資源、農業資源、歷史文化等資源,以寓教于實踐的形式,引導全市少年兒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做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
從問題出發,盤活優質社會資源
團固原市委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好新時代少先隊工作,努力破解這項工作中的難題。
團固原市委書記李樹榮組織團干部聯合固原市教體局,面向全市各學校摸底統計少先隊員主動參與校外實踐活動情況,聯系市直7所學校的少先隊輔導員,了解少先隊社會化工作開展情況和校外實踐體驗活動計劃,還與部分家長交流校外實踐活動想法。
“內容較單一,場地局限在家門口或小區內、缺陣地。”少先隊輔導員們普遍反映,以前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以進社區宣講和就近志愿服務為主的活動,對少年兒童的吸引力不強,建議“喚醒”固原豐富的紅色資源、歷史資源、文化資源,以契合少年兒童認知特點的方式,構建立足校內、拓展校外的少先隊社會化工作體系。
也有一些家長提出,當下,各類童書繪本、動漫卡通、兒童玩具等少兒文化產品多樣。少年兒童正被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等不同文明浸潤影響,“亟須重視孩子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綜合素養教育,明確‘該讓他們看什么、學什么、成為什么樣的人’。”
收集到這些反饋后,團固原市委動員全市各級團組織,全面梳理、主動對接本地適宜開展少先隊校外社會實踐教育的優質社會資源,聯系確定了9類教育基地,包括紅色教育、歷史文化、法治教育等。
去年,團固原市委已經在全市范圍內推出了首批55家為青少年提供免費參觀研學服務的教育基地,其中,多數是團固原市委歷次開展少先隊員校外社會實踐教育活動的“老搭檔”;成立不久的原州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等,也積極加入服務少先隊工作的團隊。
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見世面、長見識
為了發揮好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團固原市委在授牌前制訂了活動實施細則。例如,對基地實行動態管理評價考核機制,要求基地每年向團市委開展1次申報和復核,合格者可繼續命名,未達繼續認定條件將被摘牌。
團固原市委將55家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的40個串聯起來,制訂了5條青少年紅色研學線路,包括紅色基因傳承之旅、絲路文化追尋之旅、傳統文化傳承之旅等,還繪制了固原市青少年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打卡地圖,印制擺放在各基地,各學校結合主題隊日和隊會向少先隊員和共青團員開展線下推介,團組織也通過團屬新媒體平臺在線推廣。
“總體構想將分散在市域內的、權屬關系不同的資源整合起來,構建一個系統立體多元免費的校外實踐教育網絡。”李樹榮說,路線的設置,是固原共青團的團干部們按類別整合的。設置打卡的初衷是為了激發少先隊員參與興趣,完全采取自愿、不強制攤派。
一名給孩子報名參加活動的家長說:“社會是豐富廣闊的大課堂。這種串點成線的形式避免了活動基地各自為政,盡可能讓孩子參加多樣化的實踐活動。”
“為保障活動持續開展,城區學校少年兒童的紅色研學活動目前由第三方機構承辦,屬半公益性質。”李樹榮介紹,這些活動內容以“看家鄉發展變化”為主,旨在引領城區少年兒童在國防教育、紅色教育、勞動教育中傳承紅色基因;另外,還向鄉鎮學校少工委發出通知,可有序推薦鄉鎮學校少先隊員和共青團員免費參加校外實踐活動,引導鄉村孩子見世面、長見識,活動范圍今后將擴大至自治區內外。
在曹媛媛看來,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校外實踐活動讓我實現了‘走出校園、到家鄉的四處看一看’的愿望。通過了解家鄉這片紅色土地的歷史、感悟蘊含其中的長征精神,我決心今后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和實踐能力,爭取早日入團。”
為少年兒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校外輔導員是少先隊員的親密朋友和指導者之一,這些來自全市范圍內熱心少先隊事業的優秀共產黨員、團員、青聯委員、青年志愿者、社會工作者等先進群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李樹榮介紹,其中多人是校外實踐教育基地負責人或講解員,能直接參與并促進教育基地的常態化運行。
43歲的固原市圖書館館長文繼芬曾在村小和縣中任教,擔任過少先隊輔導員和校團委書記,去年9月被團固原市委選聘為少先隊校外輔導員。
她在圖書館、鄉村中小學或社區參加過多次少先隊校外輔導活動,包括朗誦藝術輔導培訓、國學講座、傳統文化體驗、閱讀分享會、家庭教育講座活動等。
文繼芬觀察到,絕大多數少先隊員參加過幾次閱讀分享會后,不用督促,就會自覺拿起一本感興趣的書靜下心來閱讀。少先隊員之間逐漸形成了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氛圍,“一些孩子讀過一定數量的書籍后,散發出的是陽光自信的精氣神”。
“對于少先隊工作者來說,教育好、引領好新時代的少年兒童,真正把道理講到孩子們心坎上、贏得孩子們的信任和喜歡,并不容易。”文繼芬說,今后她將以圖書館為陣地,以志愿服務的形式,當好黨的少年兒童思政工作者,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固原共青團逐步構建起了集紅色教育、勞動教育、國防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于一體的青少年校外實踐教育矩陣。”李樹榮表示,將持續深化團教協作,更緊密銜接黨團隊育人鏈條,結合青年講師團、校外輔導員素質提升計劃,進一步提升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活動質量,將固原市脫貧攻堅史、生態建設史、民族團結史等優質教育資源集納到實踐基地,讓少先隊員和共青團員有更強的體驗感和收獲感,讓每個實踐基地都能發揮持久深刻的教育作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