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為長江十年禁漁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保障
央視網消息:2024年4月2日(星期二)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關于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意見》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介紹,長江十年禁漁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是共抓長江大保護的標志性工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堅定推進長江十年禁漁。李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長江禁漁工作也專門作出部署。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自2021年1月1日起在長江干流、大型通江湖泊、重要支流和長江口部分海域實行為期十年的禁漁,常年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從2019年起,農業農村部牽頭成立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等12個部門組成的工作協調機制,沿江各地也都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按照“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強基礎、頂得住,十年練內功、穩得住”的總體思路,上下聯動,協同配合,持續攻堅,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效。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政策體系不斷健全。圍繞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長江流域禁捕有關工作的通知部署,先后出臺了退捕漁民安置保障、禁捕執法監管、資源保護恢復、禁漁效果評估等70多項政策,各地結合實際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和地方法規,構建起了相互銜接、措施有效、保障有力的政策體系。
二是堅持多措并舉,退捕漁民安置保障有力有效。對23.1萬退捕漁民逐一建檔立卡、分類施策、跟蹤幫扶,多渠道提升就業社保水平。15.4萬名有就業能力和意愿的退捕漁民全部轉產就業。符合參保條件的22.1萬名退捕漁民全部參加養老保險,已有近5.1萬人領取養老金。據跟蹤調研數據,2023年退捕漁民月均收入同比提高20%,退捕漁民總體滿意。
三是嚴格執法監管,非法捕撈得到有效遏制。3年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和公安機關月均查辦涉漁行政案件1600多起、刑事案件500多起,市場監管部門月均查辦相關案件300多起,對非法捕撈行為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實施“亮江工程”,視頻監控設備基本覆蓋長江干流、長江口和鄱陽湖、洞庭湖等重點水域,沿江地區持證漁政執法人員達到1.04萬人、比全面禁捕前增加了4倍,初步形成了人防技防結合、專管群管并重的執法體系。2023年群眾舉報的非法捕撈數量同比下降28%,非法捕撈高發頻發態勢得到了有效遏制。
四是統籌保護修復,水生生物資源恢復向好。根據中國水科院開展的禁漁效果評估和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結果,長江干流和鄱陽湖、洞庭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由禁漁前最差的“無魚”提升了兩個等級。2022年標志性物種長江江豚的種群數量達到1249頭,比2017年普查時增加了237頭,實現歷史性止跌回升;長江刀魚溯河洄游至洞庭湖,已到了歷史最遠的分布水域。
當前,正值長江禁漁從“三年強基礎”向“十年練內功”轉段推進的關鍵節點,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適應新形勢新要求,農業農村部會同協調機制成員單位在廣泛調研、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提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意見》。《意見》主要從優機制、強保障、嚴執法、固生態等方面,對十年禁漁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強調。
在優機制方面,要求建立健全縱向聯動、上下一體的工作機制,橫向協調、相互配合的協調機制,督促指導、壓實責任的問責機制。
在強保障方面,針對23萬多退捕漁民,充實完善了就業、養老等方面的“工具箱”,從“退得出”向“穩得住”和“能致富”縱深推進。
在嚴執法方面,圍繞全面提升執法監管效能,就執法機制、任務布局、監管重點、能力建設等進行部署。
在固生態方面,持續夯實監測評估這個工作基礎,明確了抓住旗艦物種保護、強化重點水生生物棲息地修復等關鍵舉措。此外,還就各地因地制宜出臺支持政策、增強政策協同效應等提出明確要求。
《意見》的出臺必將為長江十年禁漁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保障。農業農村部將落實好牽頭抓總責任,會同協調機制成員單位和沿江各地,聚焦恢復水生生物多樣性這個最終目標,持續深化漁民安置保障、禁漁執法監管、水生生物保護等工作,練好內功,提升質效,確保長江十年禁漁行穩致遠,達到預期效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