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試點開啟 一文了解新政策
從昨天(4月1日)開始,全國131個試點城市啟動為期一年的工傷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試點工作。試點期間,滿足條件的工傷職工在就醫所在地已開通直接結算的協議機構,持社保卡就可以直接結算相關費用。
此次納入試點范圍參保的工傷職工有三類,包括異地長期居住、常駐異地工作和異地轉診轉院的工傷職工。這三類參加工傷保險的工傷職工在完成工傷認定、工傷復發確認、工傷康復確認或輔助器具配置確認后,就可以申請辦理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需要注意的是,異地長期居住(工作)是指在所參保的省外居住(工作)半年以上。而異地轉診轉院是指在參保地因醫療條件所限,無法完成診治或器具配置,需要轉診轉院到省外就醫的工傷職工。
跨省異地就醫前需備案并審核同意
用社保卡直接進行工傷保險跨省費用結算,工傷患者不需要再在參保地和外省就醫地來回跑腿,看病效率將會明顯提高。具體來了解一下患者就醫前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工傷職工在跨省異地就醫前,需要向參保地的經辦機構進行備案并經過審核同意。工傷職工可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人社政務服務平臺、掌上12333App、電子社保卡或在參保地經辦機構窗口進行線下辦理。備案有效期由參保地所在省統一規定。
記者了解到,在備案有效期內,工傷職工可在就醫地多次就診,并享受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而在有效期內已辦理入院手續的,不受備案有效期限制。對于跨省異地長期居住(工作)人員在備案有效期內確實需要回參保地就醫的,可以在參保地按照當地政策享受工傷保險費用結算服務。
工傷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費用范圍有明確規定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相關人員表示,這次試點對工傷職工在異地參與試點的工傷醫療、工傷康復和輔助器具配置協議機構發生的費用結算范圍做出了明確規定。
據介紹,異地就醫工傷職工在就醫所在地發生的、沒有第三方責任的住院工傷醫療費、住院工傷康復費、輔助器具配置費均可直接結算。記者了解到,這些費用由就醫地的經辦機構按照規定進行審核,對治療非工傷所發生的費用、就醫中發生的超標準、超目錄范圍和不符合診療常規以及其他違反工傷保險有關規定的費用,不在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范圍內。
此外,住院伙食補助費、因異地轉診轉院發生的到統籌區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也不能直接結算,而是由就醫者參保地的經辦機構按照當地政策審核報銷。
全國開通上線協議機構398家
這次試點城市的選擇,優先納入了異地就醫集中的地市,131個城市中,絕大多數省會城市列入其中,而在全國開通上線的協議機構有398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依托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人社政務服務平臺、掌上12333App、電子社保卡等全國統一服務入口,面向參保人提供協議機構查詢服務。
首例異地住院就醫工傷職工實現直接結算
昨天是工傷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試點工作實施的第一天。政策落地情況怎么樣?昨天下午,記者跟隨北京市第一位享受這一政策的工傷職工,看看如何辦理相關手續。
1日下午,來自天津的工傷職工陸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通州院區住院治療。
受傷多年,陸女士經常要到北京治療。過去她需要先自己墊錢,然后再拿著一堆單據回去報銷,手續煩瑣、報銷時間長達兩三個月,這讓行動不便的陸女士很苦惱。而現在,記者看到她押上社保卡,不需要墊付資金,半個小時就順利辦理了住院手續。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 楊帆:通過工傷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結算系統,醫院可以與各地社保經辦機構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和自動核對,大大減少了溝通成本。
工傷職工 陸女士:這個政策出臺太好了,解決了我的很多困擾和麻煩,在這邊就醫治好了能正常生活,我就太高興了。
據了解,北京已經開放7家工傷協議機構開展工傷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試點。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賈江:下一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加強與協議機構以及各地人社部門的協同合作,持續優化系統功能和就醫流程,逐步增加試點協議機構,不斷提高工傷職工異地就醫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總臺央視記者 李欣 張芊芊 李紅剛 朱勁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