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攥指成拳”為端牢“中國飯碗”增加底氣 神州大地萬象“耕”新
央視網消息:眼下正是春耕春管的重要時節,各地從育秧、播種、灌溉、供電等各個環節,保障今年的糧食豐產,為端牢“中國飯碗”增加底氣。
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已完成春播糧食意向面積的5.4%,早稻已育秧69.4%,進度同比快2.3個百分點。
育秧作為水稻種植的第一環節,是春耕生產中的重中之重。在水稻主產區安徽蕪湖六郎鎮,工廠化育秧實行智能化管理,濕度、溫度精準把控,不僅縮短了育秧周期,降低了病蟲害,還保障了秧苗存活率。
在山東日照市,隨著氣溫穩步回升,小麥加速返青生長,為確保春耕春灌穩定運行,當地對涉及春耕生產的供電線路、灌溉設備、設施進行巡視維護,把服務下沉到每家每戶,全力保障春耕春灌。
在四川若爾蓋,傳統農耕項目“二牛抬杠”迎來春耕第一犁,騎手們開著旋耕機在田地間輪回翻耕。農業生產與鄉風文明有機結合,開啟了今年計劃播種糧食3萬余畝的工作
福建連江是國內最大的鮑魚養殖基地,鮑魚產量約占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眼下正是當地海上鮑魚養殖投苗的黃金時節,“海洋牧場”上忙碌的漁民與藍天大海交織,構成了一幅美麗的耕海圖。當地電力組織專班,及時響應漁民用電需求,全力以赴為海上“春耕”保駕護航。
福建連江:10萬多畝海帶迎來采收季
眼下,福建福州連江縣10.3萬畝優質海帶進入采收期,不少海帶養殖戶搶抓晴好天氣收割海帶,海面上一片熱鬧、繁忙景象。
在連江縣黃岐灣海域看到,一些海帶養殖戶正駕著漁船,穿梭在一排排由浮球、養殖繩構成的海上“田壟”中,將一棵棵2米多長的海帶吊到船上,碼放整齊,運送上岸。
采收現場,有海帶養殖戶告訴記者,他們每畝海帶養殖區掛有400條繩索,每條夾有150棵海帶苗掛養,由于當地氣候和海水質量適宜海帶生長,海帶長勢一直不錯。
據介紹,海帶雖已進入采收期,但仍在生長,采取3:1的方式采收,有利于海帶增產增收。目前,當地10.3萬畝海帶已全部進入采收期。
廣西羅城:小龍蝦搶“鮮”上市 供不應求
最近,在廣西羅城小長安鎮雙蒙村,這里的田園綜合體稻蝦生態養殖核心示范區迎來了今年第一波小龍蝦大豐收,搶占小龍蝦春季市場。
記者走進連片的小龍蝦田看到,工人身穿下水褲,將一個個固定在木樁上的籠結取下,一節一節收籠,將一只只小龍蝦倒入筐中。另一邊,工人正將龍蝦按照大中小的規格進行分揀、裝筐、過秤、裝車發貨,基地近期每天可捕撈小龍蝦1400多斤。
廣西羅城某稻蝦基地負責人辛文麗稱:“今天的蝦價是36元一斤,到地頭的批發價,現在我們反季節小龍蝦一直可以賣到清明節前后。”
據介紹,該基地共投放蝦苗6.5萬斤,投放面積1150畝。經過精心管護,目前小龍蝦已開始捕撈上市,預計成品蝦總產量達17.25萬斤。
辛文麗介紹,一畝小龍蝦一年的產值有8000元—15000元的收益。
近年來,羅城小長安鎮因地制宜利用水資源豐富和氣候條件,采用“稻蝦共作”種養模式,通過公司與農戶一起合作的方式發展優質稻蝦,實現多方共同獲益,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群眾增收致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