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面裙火爆” 贏一時更須贏長遠
【文化評析】
去年以來,馬面裙的爆火帶動了國潮時尚消費風潮。在某社交平臺上,馬面裙相關筆記超100萬篇,相關商品超56萬件。在短視頻平臺上,多個馬面裙相關話題播放量破億次。在馬面裙走紅背后,中國漢服市場規模呈現出持續擴大趨勢。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漢服市場規模達144.7億元,預測2027年有望達到240億元左右。在這股風潮帶動下,不少知名品牌推出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要素的國潮時尚產品,涵蓋服裝、鞋履、配飾、美妝、家居、數碼等眾多領域。
國潮產品的爆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結果,說明了中國傳統審美具有跨越時空的魅力,這種流行趨勢也彰顯了當代年輕人自信自強、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守正創新,賦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生機活力,比如馬面裙正是在傳統服飾要素的基礎上充分融合了現代、時尚和科技元素。傳統馬面裙的款式相對單一,但是通過巧妙的剪裁和設計也可以創造出多元新穎的款式。傳統馬面裙通常以純色或簡單的圖案為主,而現代馬面裙將山水、花鳥、龍鳳等融入圖案設計中,呈現出更加多樣的圖案和鮮艷的色彩。傳統馬面裙通常采用絲綢、棉布等材質,如今生產企業嘗試將雪紡、混紡、蕾絲等各種新型面料運用到馬面裙的制作中,讓現代馬面裙更加舒適、更適合日常穿搭。
爆款國潮產品的不斷涌現,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結果,也是我國產業鏈優勢的集中體現。馬面裙是時尚產品,市場對時尚產品迭代升級要求很高,但馬面裙涉及的制作工藝并不簡單,因此打造爆款馬面裙需要產業鏈各個環節緊密合作、快速響應。我國紡織產業有非常齊全的產業鏈,涵蓋了從原材料、紡紗、織布、印染到成品制造、銷售等各個環節。在長期的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國還積累了大量一線產業工人、技術人員和設計人才。正是由于齊全的產業鏈、密切的分工協作和強大的創新能力,才能夠實現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在短時間形成一股時尚潮流。
國潮消費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圍繞相關產品形成了產業集群,也讓相關傳統紡織產業集群“老樹發新芽”。在漢服流行潮流帶動下,山東曹縣在短短兩三年時間內快速興起一個漢服紡織產業集群,截至目前,曹縣共有漢服企業超過2000家,近10萬名漢服從業人員。該縣大集鎮集聚了從制版、布料、裁剪,到印花、縫制、成衣等所有配套,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閉環。浙江省許村鎮擁有國內知名的家居軟裝紡織產業集群。馬面裙火爆帶動了新面料需求,而許村鎮的提花紡織工藝正好可以為馬面裙提供合適的面料,這個市場機遇一下子就為許村提供了產業轉型的方向,旺盛的市場需求促使許多企業開始加大投資、擴充產能。
傳統文化和現代時尚的結合產生了新需求,不斷推動生產端在設備、工藝和技術上創新,也意味著新的要素和新的模式進入傳統產業,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早些年馬面裙主要面向小眾市場,生產工藝不成熟、工期比較長。火爆的市場需求,倒逼商家加大設備研發力度、提升供應鏈水平、改進生產工藝,全面提高產業生產能力。馬面裙的快速興起和產品迭代,也是區域之間相關紡織產業集群發揮各自優勢,通過資源和要素有效配置實現產業體系整合的結果。圍繞馬面裙,山東、上海和浙江等地的紡織產業集群形成了緊密的產業協作網絡,各地之間互相借鑒學習,推動新技術、新設備的快速應用,提高了傳統產業技術水平。
馬面裙的火爆充分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化創新帶來的市場價值。傳統文化的新生,給傳統產業帶來了新機遇、新模式和新動能,成為推動產業要素重組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文化因素。當然,文化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還需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塑造更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環境。首先,加大創新激勵力度,結合時代要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形成更為多元豐富的產品體系,形成一批國潮時尚產業集群。其次,加大創新保護力度,完善版權登記保護制度,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再次,推動相關紡織產業集群的區域合作,建立區域合作制度、完善區域協作機制,充分發揮產業鏈之間的聯動效應。另外,培育一批知名國潮服飾企業和品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打造帶動產業發展的龍頭。
(作者:付偉,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編輯:胡寒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