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綜合文化站:提升效能關鍵在創新
本報記者集體采寫
鄉鎮綜合文化站是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陣地,也是加強鄉村社會治理的重要基礎。長期以來,鄉鎮綜合文化站在滿足農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資源分散、保障不足、效能不高等問題。全國兩會期間,數位來自基層的代表委員為此建言。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圖書館館長李燕鋒說,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創新發展,重點要在發展模式、管理體制機制、人才隊伍建設、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跨區域融合發展、特色活動品牌打造等方面進行創新,切實解決基層文化站管理體制機制不順、文化專干“不專”、文化人才匱乏、文化產品供給不足、文化發展不平衡等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講解員程星表示,要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網絡、增加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總量、縮小服務差距。如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配備圖書室、公共電子閱覽室等文化設施。定期開展群眾文化需求調查,內容資源上不斷更新,載體上與時俱進,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讓群眾更便捷地獲取知識和信息。
“對于豐富農村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營造人人參與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圍、助力鄉村振興,鄉鎮綜合文化站起到了關鍵紐帶作用。”全國人大代表、華佗五禽戲第58代傳人陳靜認為,老年人口多是農村面臨的問題之一,他們的文化生活和身體健康直接關系到鄉村振興的效果。鄉鎮綜合文化站應瞄準這一群體在工作上探索創新,讓更多老人擁有健康身心,更好享受鄉村振興成果。
李燕鋒則建議以“文化+”推動文化與旅游、體育、農業、工業的結合,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一是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開展民俗展示、游戲競技等系列活動;二是加強與社會力量的合作,激發群眾的文化創新創造力。
“鄉鎮綜合文化站創新發展,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針對鄉村專業人才這一痛點,李燕鋒提出,要培育挖掘鄉村文化本土人才,通過文化幫扶、政策引導、人才培訓等方式,吸引各類文化能人投身鄉村文化建設;建立完善鄉村文化人才激勵引導機制,讓鄉村優秀文化人才“用得上、靠得住、留得下”;還要完善鄉村文化人才傳承體系,發揮好“傳幫帶”作用,讓更多人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基層文化站專業人才短缺,特別是年輕人。”陳靜建議把鄉鎮文化站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結合起來,讓社會體育指導員下沉鄉村開展志愿服務,彌補專業性不足和人手不足的問題,建議各地通過制度性建設,集合多領域專業志愿者,有體系地下沉到基層。
(統稿:郭凱倩 參與采寫:郭凱倩、孔令暉、瞿祥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