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登華委員:建議對標國家戰略布局科技小院集群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推廣科技小院模式,鼓勵科研院所、高校專家服務農業農村”。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鐘登華提交了一份與科技小院有關的提案,建議對標國家重大戰略,布局建設國家示范性科技小院集群。
鐘登華表示,科技小院集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于一體,將教書與育人、田間與課堂、理論與實踐、科研與推廣、創新與服務緊密結合。近15年來,科技小院從幫助一家一戶農民的1.0階段,發展到著眼農村產業化發展的2.0階段,再到全面關注鄉村振興的3.0階段,如今進入了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與賦能鄉村振興的3.0+階段,與時俱進。
科技小院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全國71家培養單位已建立1055個科技小院,覆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千余個村莊,770余名教師和2700余名研究生投身科技小院的建設和運行,助力鄉村振興。科技小院也已推廣到老撾和非洲8國,連續3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作為重點案例向全球推廣應用。
2023年5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學生回信,對同學們通過科技小院“深入田間地頭和村屯農家,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解民生、治學問”深表欣慰。鐘登華記得,這封回信不僅讓科技小院師生備受鼓舞,更是一份鞭策和責任。
鐘登華關注到,科技小院建設發展還面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各培養單位建設的科技小院布局較散,缺乏統籌規劃。此外,大部分科技小院提供的是單項農業技術服務和指導,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產業多技術集成、產業鏈條延伸等趨勢對人才和技術的需求。他說:“面對服務農業強國建設的時代使命和各培養單位高漲的建設熱情,科技小院現有的建設發展規劃與中央文件和國家重大戰略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為此,鐘登華建議對標國家重大戰略,加強統籌規劃,突出校地協同,以縣為單位,布局建設國家示范性科技小院集群,打造“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助力糧食安全和鄉村全面振興。
具體而言,要聚焦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戰略進行重點布局。圍繞服務綠色低碳、多功能農業、生態修復、濕地保護、人居環境治理等農業發展關鍵問題,支持在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重點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以及黑土地等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地區、產糧大縣等區域開展集群建設。
鐘登華認為,為了滿足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建設全方位的需求,應該支持多學科協同共建。建議在農業生產技術、加工技術、經營管理、品牌建設、市場營銷、鄉村文化等領域強化學科協同,鼓勵布局不同學科科技小院或綜合性科技小院,為全部服務區域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此外,鐘登華建議支持校際、校地合作。支持不同類型高校參與科技小院集群建設,加強在資源共建共享、優勢特色專業建設等方面的合作,形成不同層次、不同優勢高校間的協力合作網絡,進一步增強集群發展的協調性與凝聚力。他說:“地方政府要在政策投入、規劃建設、服務保障等方面給予支持,積極營造開放共享、協同聯動的良好環境。”
在科技小院的管理方面,鐘登華還建議,在部委層面成立科技小院指導委員會、科技小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制定科技小院認證標準,出臺科技小院管理辦法、準入準出機制、考核制度和細則等,推進科技小院規范化管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