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研討長篇報告文學《“海牛”號》:講好中國科技自強故事
人民網北京2月29日電(記者劉穎穎)由魯迅文學院、湖南省作家協會、湖南人民出版社主辦的長篇報告文學《“海牛”號》研討會2月28日在京召開。
2021年,我國首臺“海牛Ⅱ號”海底大孔深保壓取芯鉆機系統,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鉆231米,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鉆機鉆探深度。這一深海試驗的成功,填補了我國海底鉆探深度大于100米、具備保壓取芯功能的深海海底鉆機裝備的空白,也標志著我國在這一技術領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海牛”號》是苗族作家張雪云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入選湖南省作協定點深入生活項目,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以海底巖芯取樣鉆機“海牛”號首席科學家、“時代楷模”萬步炎的科研經歷和心路歷程為主線,講述“海牛”號科研團隊不斷創新、攻堅克難,實現技術超越背后的動人故事。作者輔以深海資源開發、中國探索深海的科普知識,全方位、立體展現中國深海鉆探的飛躍式發展,展現以萬步炎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的風采。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吳義勤在講話中指出,《“海牛”號》是一部富有時代氣息、現實溫度,充滿正能量的報告文學作品。該書以百科全書式的方式揭示我國海洋鉆探技術發展的艱辛歷程,生動刻畫“海牛”號研發帶頭人萬步炎“時代楷模”的立體形象,成功塑造了一支科研團隊,彰顯其背后的科學家精神,相信這部作品一定會收獲更多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的喜愛。
湖南省作協黨組書記胡革平在致辭中說,湖南少數民族作家隊伍是文學湘軍的重要力量,少數民族文學也是湖南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長篇報告文學《“海牛”號》是苗族作家張雪云為國之重器立傳、為“時代楷模”立傳、為時代精神立傳的用心之作。
湖南人民出版社社長賀正舉表示,經過一年多的采訪創作和精心編輯,《“海牛”號》終出版面世。該書深刻反映了文學界和出版界共同牢記“國之大者”,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以優秀文學“答卷”回答時代“問卷”的初心與使命。
作者張雪云表示,在采寫過程中,她深感科研工作者背后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希望本書能讓更多人感受到“海牛”號科研人獨特的精神世界,感受他們面向未來,攀登科技高峰,向深海挺進,“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自信與豪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