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丨直播電商人才:“野蠻生長”還是“學院派”培養
“萬物皆可播、人人皆主播”,直播時代來臨,一個新興行業已經“野蠻生長”了數年。
直播電商被認為準入門檻低,似乎誰都可以拿起手機,加入主播行列。事實真的如此嗎?
為此,我的同事張渺,采寫了稿件《直播電商人才:是“野蠻生長”還是“學院派”培養》。
2024年寒假來臨之前,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迎來了一次直播實操培訓課。整個教學安排持續了近兩周。前4天,由合作企業的老師專門為學生進行理論培訓,接下來的8天,學生們組成團隊,坐在直播間里,對著手機攝像頭,在短視頻平臺上,實打實地開啟了自己的直播實踐。
在一堂45分鐘的實訓課上,成交了8單。“這些學生學到的東西,已經能夠產生效益了。”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商務管理系主任王萍介紹,這個電子商務專業主要就業崗位為電商運營、商務數據分析、供應鏈管理、新媒體營銷等。他們的專業課程包括《視覺營銷設計技術》《大數據互聯網營銷》《電子商務精準運營》《電子商務網站策劃與建設》等。
在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學院院長陳旭華看來,直播電商應當是非常專業的事情,整個流程包括前端供應的選品、直播之前的預熱策劃、直播過程中主播的話術掌控,跟消費者的互動和對消費心理學的把控、直播結束后的短視頻切片、二次分發,再到物流、售后服務等,是“一系列商業行為”。
陳旭華認為,人人想成為“百萬主播”,這不現實,因為“主播并不適合每一個人”。整個直播行業里,實際上分為主播、助播、場控、運營等不同崗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以及所掌握的技能和資源,合理地尋找自己的定位。
在網紅孵化機構公司負責人劉征看來,直播電商“野蠻生長”的時代闖出來的主播,就像是籃球職業聯賽里那些從街頭打比賽成長起來的選手。他認為,電商人才“學院派”培養,往后會成為主流。
目前,全國有近300所高職院校開設網絡營銷與直播電商專業,為直播電商人才提供了支撐。
這個行業到底“要不要設門檻”,要不要有準入資質?在專家看來,行業的規范,或許需要社會、學校共同努力。
我是中青報數智主播晨輝,一起奔向星晨大海,我們下次見!
中國青年報 出品
記者:張渺
編輯:梁國勝
剪輯:李思佳(實習生)
數智主播生成:程璨
視頻素材:張渺
視覺包裝:張巖 李晗
圖片由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提供
本次播報由中國青年報“青年語料庫”支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