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將“家門口青少年宮”列入民生實事項目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兩會上,校宮一體、團教共建、優質普惠的“家門口青少年宮”被列為2024年余杭區十大民生實事項目,將覆蓋全區兩萬名青少年。這標志著余杭區在浙江省率先打造“青少年成長15分鐘服務圈”。
2021年,杭州市行政區劃優化調整以來,余杭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實體陣地尚在規劃建設中。余杭區當前校外教育供給不充分、不平衡的突出問題,在短時間內難以得到解決,亟須創新思路,回應社會關切和群眾需求。
在此背景下,團余杭區委會同區教育局探索青少年宮辦學模式改革,依托余杭區新建學校空間設施完備優勢,運用平臺思維盤活區域校外教育,打通“校內空間+校外教育”辦學路徑。
2023年4月試點運營以來,余杭區已開設學校少年宮3個,建立形成15類公益普惠、優質均衡的校外培訓課程體系,在區級財政資金負擔“零增長”的基礎上,累計開設近300班次、惠及轄區青少年近6000人,打造形成“青少年成長15分鐘服務圈”。
余杭區人大代表馬杰在該區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提出在黃湖鎮中心小學設立學校少年宮的議案,認為山區鄉鎮青少年興趣特長類培訓機構少,質量良莠不齊,收費較高,給學生家長帶來一定的經濟壓力。
依托團教協作機制,余杭區成立由團區委、區教育局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的家門口青少年宮建設領導小組,借鑒合作辦學、集團化辦學等路徑,統籌青少年活動中心、學校、鎮街多方工作力量,以“合作辦學、優勢互補、特色發展”為原則,整體推進“家門口青少年宮”建設。
同時,根據就近就便原則,余杭區整合現有新建學校的優質場所資源,初步形成覆蓋全區的“家門口青少年宮”網絡。其中,設在黃湖鎮中心小學的“家門口青少年宮”,已面向余杭西部山區4個鄉鎮招收635名青少年。
在創新打造“青少年成長15分鐘服務圈”過程中,余杭區堅持共建共享,發揮學校與青少年宮在教育屬性和空間利用上的互補性,利用功能性教室、運動場館、閑置校舍建立校外活動場所,快速嫁接優質教育資源,實現“上課時用于教學、課后和假期用于實踐”。
團余杭區委副書記朱佳凌介紹,“家門口青少年宮”始終堅持公益、普惠性質,根據管理成本科學設置課程體系和收費標準,每季度課程收費標準平均為每人550元左右,同類課程均低于市場標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